毕业要求及支撑课程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相关评价课程 |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
1.1 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中。 |
高等数学 |
大学物理 |
||
电路 |
||
线性代数 |
||
自动控制原理 |
||
1.2 能运用电路基本理论,描述电气系统的特性、结构质量问题。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
|
电力系统分析/ 交直流调速系统 |
||
电路 |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
||
1.3 了解电气系统结构、设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应用于电气工程问题的分析中。 |
电机学 |
|
电气控制与 PLC |
||
电气工程导论 |
||
电力系统分析/交直流调速系统 |
||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工业控制网络技术 |
||
电力电子技术 |
||
1.4 熟悉电气系统的结构、设备、性能,并能够根据具体工程条件做出适当选择。 |
电气工程基础 |
|
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现代电源技术 |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楼宇自动化技术 |
||
高电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 |
||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
2.1 能够根据所学科学知识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电气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
电力电子技术 |
电机学 |
||
电气控制与 PLC |
||
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现代电源技术 |
||
模拟电子技术 |
||
高等数学 |
||
2.2 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其可替代方案。 |
计算机网络基础 |
|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DSP 原理及应用 |
||
毕业设计 |
||
高电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 |
||
2.3 能够正确表述一个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并分析其合理性。 |
自动控制原理 |
|
电气工程基础 |
||
电力系统分析/ 交直流调速系统 |
||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工业控制网络技术 |
||
3.设计/ 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3.1 能够分析、计算电气系统的特定需求,确定具体的设计目标。 |
电路 |
电气工程基础 |
||
电气控制与 PLC |
||
电气控制与 PLC 实训 |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DSP 原理及应用 |
||
电机学 |
||
3.2 能够根据设计目标选择适当的元件、设备,并确定设计方案。 |
电力电子技术 |
|
电气控制与 PLC |
||
电气测量与检测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
||
电气工程基础 |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楼宇自动化技术 |
||
3.3 能够在社会、安全、环境等现实因素的约束下,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楼宇自动化技术 |
|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
||
专业学年论文 |
||
科技讲座与创新实践 |
||
毕业设计 |
||
3.4 能够针对设计方案提出优化的措施。
|
程序设计基础 |
|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
||
创新实践周 |
||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
||
自动控制原理 |
||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4.1 掌握电气设备、元件及电气系统性能的试验、测试方法,并了解其适用场合。
|
电气测量与检测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工业控制网络技术 |
||
电机综合实训 |
||
微机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
||
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现代电源技术 |
||
4.2 能基于专业理论设计针对电气元件、设备、系统具体需求的试验装置,并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
单片机应用综合实训 |
|
电力电子技术综合实验 |
||
高电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 |
||
电工技能实训 |
||
电子与电气设计 CAD实训 |
||
4.3 能够选用或搭建实验装置安全地开展实验,并正确采集数据。 |
大学物理实验 |
|
自动控制原理综合实验 |
||
电力电子技术综合实验 |
||
电气控制与 PLC 实训 |
||
电气测量与检测技术 |
||
综合实验/检测技术综合实验 |
||
4.4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以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自动控制原理综合实验 |
||
电气测量与检测技术 |
||
综合实验/检测技术综合实验 |
||
电机综合实训 |
||
毕业设计 |
||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5.1 能够选用、使用、开发恰当的技术、资源和工具。
|
大学计算机 |
工程制图 |
||
电气控制与 PLC 实训 |
||
电子与电气设计 CAD实训 |
||
单片机应用综合实训 |
||
5.2 能够针对电气系统的设计、检测和分析工作选用相应的理论、方法或仿真工具,并理解其适用范围。 |
微机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
|
单片机应用综合实训 |
||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
||
电子与电气设计 CAD实训 |
||
毕业设计 |
||
自动控制原理综合实验 |
||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6.1 了解与电气系统生产、运行有关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方面的知识。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生产实习 |
||
电工技能实训 |
||
认识实习 |
||
电气工程导论 |
||
形势与政策 |
||
6.2 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选择适当的系统结构、设备类型和运行方式。
|
电机综合实训 |
|
毕业实习 |
||
生产实习 |
||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
||
职业技能综合培训 |
||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7.1 了解电气系统施工过程中原材料选取、“三废”排放及运行环节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高电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
|
认识实习 |
||
生产实习 |
||
科技讲座与创新实践 |
||
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现代电源技术 |
||
7.2 能根据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评价电气工程的施工、运行、管理的执行规则。
|
电气工程导论 |
|
金工实习 |
||
电子工艺实习 |
||
毕业实习 |
||
生产实习 |
||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8.1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青年学生健康教育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形式与政策 |
||
8.2 能够理解和遵守电气系统服务行业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相应责任。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认识实习 |
||
生产实习 |
||
职业技能综合培训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
9.1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或意识。
|
大学体育 |
军事理论 |
||
军事技能 |
||
金工实习 |
||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
||
9.2 能够与从事电气系统设计、开发、施工的团队成员合作共事,分担相应责任。 |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
|
电子工艺实习 |
||
职业技能综合培训 |
||
毕业实习 |
||
生产实习 |
||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10.1 能够就系统开发、方案设计、设备选择中出现的问题做出书面和口头的清晰表达。
|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
毕业设计 |
||
专业学年论文 |
||
科技讲座与创新实践 |
||
职业技能综合培训 |
||
10.2 了解电气学科发展趋势并能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
大学生素质拓展 |
||
大学英语 |
||
10.3 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 |
大学英语 |
|
毕业实习 |
||
大学生素质拓展 |
||
毕业设计 |
||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
11.1 理解工程活动涉及的管理学基本知识。
|
工程技术经济管理 |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
||
创新实践周 |
||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
||
11.2 理解并掌握工程活动涉及的经济学基本知识。
|
毕业设计 |
|
毕业实习 |
||
工程技术经济基础 |
||
职业技能综合培训 |
||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
12.1 具有自主学习并适应发展的能力。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大学计算机 |
||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 展规划 |
||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
||
科技讲座与创新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