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教育智库特邀专家
卢晓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冯增俊: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凌靖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刘明贵:岭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张清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校长
喻世友: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校长
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明确未来5—10年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要向应用型转向。
这份方案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本科高校为何转、怎么转?转向应用型后,本科高校是升级还是降格?广东作为职业教育大省,从2016年开始探索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试点,目前进展如何,有什么机遇与挑战?14日,南方教育智库独家采访省教育厅、试点高校负责人和专家学者,解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广东行动。专家表示,应用型转向也能争创一流,办成高水平大学。
哪些会转向?
“国家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对于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办学目标的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看过《方案》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凌靖波惊喜地说。
就业结构失衡,倒逼高校改革,地方本科转向应用技术型大学也被视作结构调整的切入点。2015年11月,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向的指导意见》,明确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次年,广东也开始试水,明确要求全省大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原则上均要通过学校整体转型或部分二级学院、部分学科专业转型的方式,主动向应用型高校转向。同时遴选了广东金融学院等14所转型试点高校,其中包括8所公办高校,6所民办高校,引导本科高校分类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岭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刘明贵认为,作为地方高校一员,要站在高等教育发展全局谋划发展,为高校应用型转向提供成功样本。
怎么转向?
广东试点两年多来,试水成效如何?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转向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要转变办学思路、调整办学模式,围绕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快建立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技术创新、万众创业的一体化发展机制,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譬如,试点高校广东金融学院明确应用型金融品牌大学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向应用型转向,开办了全国首批、广东首个互联网金融专业和广东首个精算学专业。试点高校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成立珠海市吉珠中小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这是珠海首家为解决中小微企业共性技术而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
“应用型大学同样可以办到一流。”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张清华表示,学校转型发展的目的就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校长喻世友说,该校通过转型试点,多个院系逐步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投入近1400万元,用于支持商科和工科2个重点学科建设、7个应用型专业课程群建设、会计学等3个专业进行专业认证,“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等产学研用平台建设。
是“降格”吗?
多年来,普通本科高校对向应用型转向的重要性逐渐达成共识,但社会上“职教不如本科”“转型是降格”“应用型就要抛弃科研”的观念还需要努力扭转。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直言,目前部分本科高校、教师、学生及公众对“转型发展”存有疑虑,人为设置了障碍,未能从“要我转型”到“我要转型”发生实质改变。
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增俊说,此次《方案》提到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向,是大势所趋。“早在2014年曾提出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转向应用技术型,就业质量低倒逼部分地方本科‘非转不可’,《方案》更加系统全面提出改革要求。”
也有专家认为,讨论应用型,应该看到本质,应用型最重要的内涵是让培养的学生更符合社会的需要。大学的办学水平不是体现在办学定位上,而是体现在服务于定位的水平上。
“向应用型转向当然不是降格,相反是在推动学校直面现实,考虑自身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更好回应产业需求。”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卢晓中认为,应用型转向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更涉及到普通本科高校自身生存发展。
■专家声音
职业教育改革是广东的一场“及时雨”
“《方案》是广东职业教育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场‘及时雨’。”冯增俊说,此次改革“动真格”,将进一步优化广东作为职业教育大省的办学格局。他认为,广东职业教育要抓住改革机遇,克服“重文凭轻技能”的惯性模式,并逐渐探索符合职业院校办学规律的发展通道。“要畅通升格渠道,让办得好的职业院校沉淀基础、凝练特色,升级成为技术大学,扎实提升广东职业教育质量。”他还建议,广东要发挥产业与高校合作优势,鼓励企业办学,培养行业急需的技术人才。
卢晓中认为,“可能有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向、打通现有高职院校升格通道两种途径,广东职业院校迎来发展机遇。”他还提到,《方案》明确要向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向,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向,这一做法将更有利于产教融合,使职业教育真正深入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需求人才。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杜玮淦 姚瑶 吴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