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改进效果
依据质量管理相关文件和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以评教评学结果为基础,结合教学过程检查、教学资料检查和课程考核审查,完成2018年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形成了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主要内容如下:
值得肯定的主要包括:教师重视教学工作,课前准备符合规范要求,大部分教师按照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开展课堂教学,使用教材、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等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能有效辅助课堂教学,教师课堂讲授认真,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教学管理、教师教学、课程设置总体满意;实习单位与专业结合紧密,实习内容符合要求,实习效果良好;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审核、开题检查、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相关材料规范,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高;督导、学院领导以及学生等方面能按照有关规章制度有效监控教学过程。
需要改进的主要有:新任课教师需要在教案和课件上多下功夫,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进一步提高讲课技巧,加强课堂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进一步加强过程考核,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验条件需进一步加强,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程背景;非单一化的课程考核应在更多的课程中展开,并积极探索适合本专业特色的双体系人才培养方法。
综上所述,在学校、学院严格的教学质量管理标准和制度的约束与激励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畅通运行,本专业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和学院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并按照过程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价制度的要求定期对课程质量开展评价,并将评价的结果用于课程质量的持续改进。实例如下:
一、持续引导、强化专业认知和理解,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普遍存在学生不理解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开设目的,课堂学习缺乏动力和主动性,不清楚课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凭喜好学习的现象,到毕业设计阶段甚至于走上工作岗位才体会到每门课的作用,但醒悟太晚。因此,为强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理解,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新生班主任均为专业教师,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专业背景及培养目标,解析课程之间的衔接与关联;全体学生配置专业导师,在专业导师的引导下明确毕业要求;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创新实训基地等场所,使新生在学习公共基础课的同时,对本专业所从事的相关工作有感性的认识;通过学校和学院网站、微信等多渠道宣传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以及课程体系,开展目标教育,让学生尽早确立在校期间的目标以及毕业后的初步规划。在所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开课时,要求教师在课程绪论中加入课程目标的讲解。
二、反馈信息用于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
对于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学院每学期将专家听课记录、学生评教结果和同行评教结果反馈至任课教师,期中教学检查、期末考核结果审查以及各类座谈会的结果和问题也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以督促任课教师不断改进其课堂教学形式,设计课堂教学,应用新理念新技术辅助教学。具体实施实例和效果如:
(1)《高分子物理》是本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所包含的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内容,在之后的综合实验和毕业设计环节中均会用到,在学生毕业后所从事材料制备、加工、研究分析的工作中也极为常见。2016年在课程评价(2014级《高分子物理》课程)时,课程目标存在个别达成值不高的现象,分析后发现课程目标不够明确,未能有效量化以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任课教师重新梳理课程重点、难点内容,对课程目标加以明确,并有效支撑毕业要求,对考试题目进行了重新梳理,学期末课程目标评价较之前有所提升。其它课程目标评价情况进行了修改。
表4.3-7《高分子物理》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
||||||||||||||
课程名称 |
高分子物理 |
学分 |
4 |
学时 |
64 |
|||||||||
评价对象 |
高分子15-1/2/3 |
学生人数 |
144 |
|||||||||||
开课学期 |
2016-2017(2) |
任课教师 |
杨鑫莉、黄军左 |
|||||||||||
课程达成度评价信息 |
||||||||||||||
学习成果 |
学习任务、过程和观测 |
达成度评价 |
||||||||||||
预期学习成果 |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
预设学习任务 |
观测点 |
目标分值 |
学生平均得分 |
达成度 |
||||||||
课程目标1 |
毕业要求1.3 |
期末考试 |
1.3合计 |
29.6 |
25.2 |
0.851 |
||||||||
第一大题名词解释 |
6*0.7=4.2 |
17.0 |
||||||||||||
第二大题填空题 |
8*0.7=5.6 |
|||||||||||||
第三大题选择题 |
14*0.7=9.8 |
|||||||||||||
含平时作业、课堂表现 |
10 |
8.2 |
||||||||||||
课程目标2 |
毕业要求2.2 |
期末考试 |
2.2合计 |
32.4 |
25.7 |
0.793 |
||||||||
第一大题名词解释 |
4*0.7=2.8 |
17.5 |
||||||||||||
第二大题填空题 |
5*0.7=3.5 |
|||||||||||||
第三大题选择题 |
6*0.7=4.2 |
|||||||||||||
第四大题简答题 |
17*0.7=11.9 |
|||||||||||||
含平时作业、课堂表现 |
10 |
8.2 |
||||||||||||
课程目标3 |
毕业要求2.3 |
期末考试 |
2.3合计 |
38 |
31.6 |
0.832 |
||||||||
第四大题简答题 |
25*0.7=17.5 |
23.4 |
||||||||||||
第五大题计算题 |
15*0.7=10.5 |
|||||||||||||
平时表现 |
含平时作业、课堂表现 |
10 |
8.2 |
|||||||||||
合计 |
100 |
100 |
||||||||||||
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及改进意见 |
||||||||||||||
图1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示意图 从图1可以看出,通过课程教学和考核,学生对于各项目标均可以达成,对于课程目标1“掌握高分子物理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并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推演、分析高分子材料生产过程存在的复杂工程问题。”掌握情况优于课程目标2和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2:“在高分子物理中运用数学模型方法,掌握在生产或加工过程中涉及的工程原理,并具有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的能力。”,掌握情况相对差一些,因为这类课程目标主要由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题支撑,涵盖范围广,因此该部分的能力有待加强。 课程目标3“结合文献知识培养学生对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达成情况较好,但仍需改进。 图2 指标点1.3达成分布图 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指标点1.3达成评价值为0.851,达成度较好,说明学生对高分子物理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掌握情况较好,但是仍有少数学生得分较低,有待提高。 图3 指标点2.2达成分布图 从图3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指标点2.2达成评价值为0.793,达成情况略好,该部分是以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题为考核依据。说明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在生产或加工过程中涉及的工程原理,并能认识到问题的解决有多种方案可选择。约5%的同学成绩低于及格线。 图4 指标点2.3达成分布图 从图4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指标点2.3达成评价值为0.832,达成情况较好,该部分是以简答题为考核依据,说明学生结合文献知识对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分析能力及科学思维能力较好。 总体评价: 通过以上3个指标点的达成情况分析可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15级学生对于课程所设定的目标均为达成。但平时作业布置类型不够合理,应在平时作业环节加强对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的培养。 改进意见: 建议(1)课程授课时能够更多地进行课后作业训练、加强学生平时对高分子物理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推演、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从成绩情况分析,名词解释、填空题和选择题为丢分率最高的题型。平时作业应强化计算能力的训练;(3)应加强对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习跟踪及监控。 |
||||||||||||||
课程评价人 |
班建峰 |
评价时间 |
2018.07.06 |
|||||||||||
(2) 2018年对《毕业设计(论文)》评估后提出了针对性整改意见,通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要求要点、过程管理、组织管理、成绩评定进一步规范化,《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明显提高,优良率由45%提升至77%。
(3) 通过课程目标的检查,发现仍有部分授课教师不能很好地针对课程目标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因此专业由资深教师杨鑫莉主讲了《高聚物反应基础及合成工艺学》,课程评价由校内专家评议,其它教师听课方式进行。杨鑫莉老师在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关联,并突出学生学习效果上进行了示范教学。全程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学,由学生分组提出问题,课上讨论、点评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教学设计具有明显的创新性,且能够很好地实现课堂量化考核。这种学生自己安排时间预习并提出问题、完成任务后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讨论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学生、专业教师和专家的一致好评。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已在专业课教学上进行推广,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4) 《专业英语》使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所需的常用专业词汇及词组,阅读本专业的英文资料,顺利翻译本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并且具备初步的英文学术写作能力,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顺利开展、进行和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然而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反应学习内容枯燥,不能够很好地应用专业英语的知识内容。因此该课程团队的授课教师杨营、吴铛、许体文、班建峰等多次对授课内容进行研讨,将授课的平时成绩考核采用学术演讲的方式进行。通过布置学生查找拟开展的毕业论文、搜索相关参考文献及英文摘要的撰写,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并为后续的《毕业设计(论文)》打下良好基础。三位授课教师通过教学内容审视和设计,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的英文演讲也同样由专业导师指导,给予选定的题目,实现了专业导师对学生学业的良好指导。
本专业在其他教学环节中的评价结果和持续改进措施如表4.3-8所示。
表4.3-8主要教学过程评价结果用于专业持续改进的措施和效果
教学环节 |
评价结果 |
改进措施 |
改进效果 |
课程教学大纲编制 |
(1)课程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能支撑专业毕业要求达成。 (2)未见基于学习结果的教学内容涉及,课程考核标准不完善,建议添加课程目标评价部分。 |
2018年4月,学院召集全体任课教师和课程负责人以及各院系教学院长会议,认真学习领悟新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课程负责人组织任课教师讨论并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基于结果导向阐明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新标准中的相关毕业要求达成的关系。课程大纲中加入详细的课程考核标准及课程目标评价方法。 |
修订完成课程教学大纲。将学生的学习结果与课程目标、毕业要求等相对应。 |
课堂教学 |
(1)部分课程讲授内容限于教材范围,课程内容陈旧; (2)学生的课堂练习主要是巩固课堂知识,内容单一; (3)学生学习不主动,学习兴趣未调动起来,难以实现课程目标。 |
课程讲授的取材以教材为线索,又不局限于教材。在各章节围绕技术的发展,增加新的内容;贯彻基本教学内容,引入现代技术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逐步采取问题引导式、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方式,核心课程尝试小班教学,将研究、学习、实践融为一体,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
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一定提高,自主性有一定增强,课程教学效果有所提高。 |
(1)大多教师能够授课时将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授课。 (2)但部分教师对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在授课时未进行对应,授课内容反应专业发展前沿情况不足。 |
(1)学院反馈给课程组和教师本人,了解情况,并要求改进。 (2)教学督导跟踪教学评价结果评判改进效果。 |
促进教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教师教学评价平均提升20余名。 |
|
(1)青年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主动引入专业发展前沿问题。擅长使用多媒体及现代教育手段。 (2)但普遍存在教学进度偏快的问题。此外,教师参加竞赛积极性不高 |
(1)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定期主办的教学方法学习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并将参加教学培训与参加学院组织的教学活动同等对待;(2)通过学校、学院组织的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进行教学示范。 |
教师水平和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青年教师许体文参加教学竞赛。杨鑫莉老师参加教学竞赛并进行公开课。 |
|
专业实习 |
(1)专业实习石化特色明显。实习任务明确,有确定的实习指导书和大纲。 (2)存在实习目的不明确,理解不到位的情况。 |
(1)增加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专门安排时间进行讲座;(2)对典型生产工艺进行深入学习,采取问题引导、小组研讨、答辩等方式;(3)校企联合指导。 |
提高实效,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 |
毕业设计(论文) |
(1)毕业设计(论文)总体工作量报名,题目与专业密切相关.查重率均控制在30%以内。答辩过程管理规范,成绩科学合理。 (2)专业应有统一日期、评语等要求规范;毕业设计(论文)撰写需要有统一规范,师生交流手册过于简单,材料整理稍显凌乱 |
(1)专业制定了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统一规定评语、日期、装订、师生交流、参考文献等。 (2)毕业设计(论文)除说明书外,均统一装订,材料齐备。 |
2019年所有设计/论文说明书质量高,优良率达到77%
|
(1) 专任教师通过教学质量反馈和课程目标评价,校内教学评价整体提升。表4.3-9数据显示,学生对本专业所有授课教师评分最高为93.9,为《化工原理》课程的授课教师;其次为《高分子化学》、《高聚物反应基础及合成工艺学》的教师;最低分为85.5,但经过授课教师反思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重新梳理和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有所改进,学生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教师教学工作获得学生认可。本专业教师近三年学生教学评教值的算术平均值均超90,2018-2019(1)的整体评教数据在校内提升20名。平均教学评价排在校内前30%,保持在较好的水平,教学效果获得学生的认可,教学质量也获得提升。
表4.3-9 近三个学期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调查数据
序号 |
姓名 |
2017-2018(1) |
2017-2018(2) |
2018-2019(1) |
|||
分数 |
全校排名 |
分数 |
全校排名 |
分数 |
全校排名 |
||
1 |
杨鑫莉 |
90.4 |
427 |
/ |
/ |
92.8 |
100 |
2 |
黄军左 |
92.4 |
130 |
/ |
/ |
92.1 |
189 |
3 |
史 博 |
91.5 |
259 |
91.7 |
271 |
92.2 |
177 |
4 |
麦东东 |
92.8 |
74 |
91 |
395 |
92.1 |
182 |
5 |
张世杰 |
93.473 |
31 |
91 |
398 |
91.8 |
257 |
6 |
班建峰 |
93 |
60 |
91.6 |
295 |
91.7 |
275 |
7 |
许体文 |
/ |
/ |
90.5 |
485 |
91.4 |
329 |
8 |
吴 铛 |
/ |
/ |
90.2 |
537 |
92.7 |
106 |
9 |
付 文 |
90 |
484 |
89.1 |
647 |
/ |
/ |
10 |
何富安 |
90.5 |
416 |
90.6 |
473 |
91.4 |
320 |
11 |
杨 营 |
89.4 |
559 |
89.1 |
645 |
/ |
/ |
12 |
农兰平 |
89.6 |
540 |
88.8 |
662 |
89.9 |
517 |
13 |
童汉清 |
93.6 |
24 |
92.8 |
113 |
93.9 |
20 |
14 |
黄艳仙 |
91.4 |
287 |
91.7 |
277 |
91.9 |
221 |
15 |
齐民华 |
90.6 |
413 |
88.7 |
675 |
89.8 |
523 |
16 |
周建敏 |
92.2 |
137 |
91.2 |
376 |
92.1 |
194 |
17 |
黄 敏 |
92.9 |
71 |
93 |
75 |
/ |
/ |
18 |
马玉刚 |
/ |
/ |
90.5 |
479 |
89.418 |
573 |
19 |
王志辉 |
89.1 |
595 |
93.3 |
50 |
/ |
/ |
20 |
彭绍洪 |
/ |
/ |
/ |
/ |
89.8 |
527 |
21 |
蒋达洪 |
92.2 |
139 |
92.7 |
121 |
91.8 |
248 |
22 |
刘伟涛 |
/ |
/ |
93.6 |
33 |
92 |
206 |
23 |
张 阳 |
92.7 |
93 |
92.3 |
174 |
93 |
73 |
24 |
黄扬风 |
85.5 |
739 |
92.3 |
176 |
93 |
73 |
25 |
梁 亮 |
/ |
/ |
91.7 |
275 |
/ |
/ |
26 |
王寒露 |
91.4 |
286 |
90.2 |
536 |
91.1 |
378 |
27 |
李泽胜 |
87.2 |
710 |
87 |
743 |
88.9 |
625 |
28 |
余 梅 |
92.7 |
81 |
88.6 |
682 |
92.7 |
112 |
29 |
任清刚 |
91.6 |
245 |
93.2 |
58 |
92 |
207 |
30 |
周 鹏 |
91 |
346 |
91.8 |
254 |
90.1 |
495 |
平均值 |
91.1 |
298 |
91.0 |
366 |
91.6 |
277 |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改进
为强化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本专业采取了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放实验室、增加实习(设计)经费、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本专业实践类教学过程等多方面措施。近三年,我专业获得学校本科教学的大力投入,生均教学投入经费分别为2016年7773元,2017年3046元,2018年9465元。总计教学投入经费为2016年投入422.1万元、2017年投入165.4万元,2018年投入514.0万元,累计投入经费约1000余万元,用于实验室教学和科研平台建设;对实验教学用房、水电设施、实验设施、安全保障设施等普遍进行了更新和修缮。
近三年来专业实习、实验经费稳步增加,保证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生均实践教学经费分别为2016年596元、2017年742元、2018年692元,生产实习在高分子材料相关企业进行,并确保实习时间严格符合大纲要求。专业加强实习基地建设,2016年至今建立了具有产学研合作的实质性实习基地和工程中心,并成立相关研究院吸纳优秀学生进入实习和工作,如广油-美联新材料研究院、广油-丰能新材料研究院、广油-环星超微新材料研究院等既有产学研合作、又能提供学生实习场所的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训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