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班)(本科)
本专业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特色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从2010级开始试点。试点班学生以工程素质为培养主线,在4年的本科学习期间,采用"3+1"培养模式,即在校基本理论与专业能力培养3年,下企业进行工程素质及能力培养累计1年。 试点专业具有强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设备与系统相结合、计算机技术与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特点。主要培养在电气自动控制、过程控制、电工与电力电子技术、系统工程、自动化仪表与检测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较宽领域内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经过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学习,尤其在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加强培养,能够在上述领域掌握较宽厚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具有突出的工程应用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综合素质,具备从事系统分析、设计与施工、系统运行、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企事业单位的电气工程、过程自动化、供配电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系统设计、研究、技术开发与管理等工作,成为过程控制系统及电气控制系统的高级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专业能力、电气工程师的职业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掌握行业前沿知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人才。适应电力行业和社会的发展,胜任电力生产与运行、设备开发与调试、工程施工与管理等领域工作。
预期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后能达到的目标:
(1)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身心健康,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规范;
(2)具有工程师理念、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
(3)具有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经济分析能力;
(4)能够利用专业知识、熟练运用专业规范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
(5)能够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合理选用工作方法,制定可行性的实施方案;
(6)具有组织协调和沟通的领导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本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开发)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本领域的系统、单元(部件)和生产过程等,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气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实践项目和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了解国情,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做到有责任担当、贡献国家、服务社会。
9.个人和团队: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能够在与电气工程相关的多学科环境中理解、掌握、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有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工程领域新发展的能力。
如果制定了专业毕业要求的观测点,请一并列出观测点原文。
表3-1毕业要求观测点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
1.工程知识 |
指标点1.1能够使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知识准确表述复杂工程问题。 |
指标点1.2能够针对电气系统或电磁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明确设定条件和局限性,并对其正确性进行求解验证。 |
||
指标点1.3能够运用相关工程基础、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推演复杂电气系统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分析其相互影响。 |
||
指标点1.4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并给出适当的解决途径。 |
||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
2.问题分析 |
指标点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与电气工程相关的工程基础知识,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
指标点2.2能够运用电气工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对某一具体工程问题进行分解并表达。 |
||
指标点2.3能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可以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
||
指标点2.4能运用电气工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借助文献研究,综合分析电力系统及电气控制方向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验证解决方案的合理性,获得有效结论。 |
||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3.设计/开发解决方 |
指标点3.1了解电气学科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电力系统及电气控制方向的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能够根据特定要求,适当确定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目标、指标特征。 |
指标点3.2能够针对电力系统及电气控制方向的特定需求,完成单元(部件)的设计。 |
||
指标点3.3能够进行系统或工艺流程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
||
指标点3.4:在设计中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经济、文化及环境等各种制约因素。 |
||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4.研究 |
指标点4.1能够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
指标点4.2能够对某一过程、装置或系统,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
||
指标点4.3能熟练操作实验设备,正确搭建实验系统,合理确定测试变量,安全地开展实验,准确地采集实验数据。 |
||
指标点4.4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5.使用现代工具 |
指标点5.1了解电气工程专业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
指标点5.2能够针对电力系统及电气控制方向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
||
指标点5.3能够针对电力系统及电气控制方向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专业问题,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
||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6.工程与社会 |
指标点6.1了解电气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
指标点6.2能分析和评价电气专业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指标点7.1能够描述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
指标点7.2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专业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
||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8.职业规范 |
指标点8.1有正确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
指标点8.2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
||
指标点8.3理解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
||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
9.个人和团队 |
指标点9.1能够和团队队员相互沟通,承担团队的责任,合作完成团队任务。 |
指标点9.2能够倾听团队其他成员的意见,并根据分工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
||
指标点9.3能组织和协调团队成员,完成相应的团队任务。 |
||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10.沟通 |
指标点10.1具有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能就专业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清晰表达和交流。 |
指标点10.2能够阅读国内外电气工程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技术进步的相关文献,了解理解和尊重不同社会背景的文化多样性。 |
||
指标点10.3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
||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
11.项目管理 |
指标点11.1掌握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
指标点11.2了解工程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
||
指标点11.3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
||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
12.终身学习 |
指标点12.1能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
指标点12.2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拓展新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
本专业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主要培养在电气自动控制、过程控制、电工与电力电子技术、系统工程、自动化仪表与检测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较宽领域内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经过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学习,能够在上述领域掌握较宽厚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备从事系统分析、设计与施工、系统运行、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企事业单位的电气工程、过程自动化、供配电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系统设计、研究、技术开发与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适应国家、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备应用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知识和工程能力,具备工程师职业理念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电气工程领域知识的快速发展,胜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电气设备运行和管理等工作,具备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成为电气工程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预期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后能达到的目标:
(1)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身心健康,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规范;
(2)具有工程师理念、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
(3)具有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经济分析能力;
(4)能够利用专业知识、熟练运用专业规范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
(5)能够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合理选用工作方法,制定可行性的实施方案;
(6)具有组织协调和沟通的领导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本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开发)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本领域的系统、单元(部件)和生产过程等,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气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实践项目和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了解国情,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做到有责任担当、贡献国家、服务社会。
9.个人和团队: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能够在与电气工程相关的多学科环境中理解、掌握、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有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工程领域新发展的能力。
如果制定了专业毕业要求的观测点,请一并列出观测点原文。
表3-1毕业要求观测点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
1.工程知识 |
指标点1.1能够使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知识准确表述复杂工程问题。 |
指标点1.2能够针对电气系统或电磁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明确设定条件和局限性,并对其正确性进行求解验证。 |
||
指标点1.3能够运用相关工程基础、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推演复杂电气系统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分析其相互影响。 |
||
指标点1.4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并给出适当的解决途径。 |
||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
2.问题分析 |
指标点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与电气工程相关的工程基础知识,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
指标点2.2能够运用电气工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对某一具体工程问题进行分解并表达。 |
||
指标点2.3能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可以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
||
指标点2.4能运用电气工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借助文献研究,综合分析电力系统及电气控制方向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验证解决方案的合理性,获得有效结论。 |
||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3.设计/开发解决方 |
指标点3.1了解电气学科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电力系统及电气控制方向的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能够根据特定要求,适当确定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目标、指标特征。 |
指标点3.2能够针对电力系统及电气控制方向的特定需求,完成单元(部件)的设计。 |
||
指标点3.3能够进行系统或工艺流程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
||
指标点3.4:在设计中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经济、文化及环境等各种制约因素。 |
||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4.研究 |
指标点4.1能够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
指标点4.2能够对某一过程、装置或系统,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
||
指标点4.3能熟练操作实验设备,正确搭建实验系统,合理确定测试变量,安全地开展实验,准确地采集实验数据。 |
||
指标点4.4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5.使用现代工具 |
指标点5.1了解电气工程专业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
指标点5.2能够针对电力系统及电气控制方向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
||
指标点5.3能够针对电力系统及电气控制方向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专业问题,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
||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6.工程与社会 |
指标点6.1了解电气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
指标点6.2能分析和评价电气专业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指标点7.1能够描述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
指标点7.2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专业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
||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8.职业规范 |
指标点8.1有正确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
指标点8.2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
||
指标点8.3理解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
||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
9.个人和团队 |
指标点9.1能够和团队队员相互沟通,承担团队的责任,合作完成团队任务。 |
指标点9.2能够倾听团队其他成员的意见,并根据分工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
||
指标点9.3能组织和协调团队成员,完成相应的团队任务。 |
||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10.沟通 |
指标点10.1具有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能就专业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清晰表达和交流。 |
指标点10.2能够阅读国内外电气工程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技术进步的相关文献,了解理解和尊重不同社会背景的文化多样性。 |
||
指标点10.3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
||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
11.项目管理 |
指标点11.1掌握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
指标点11.2了解工程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
||
指标点11.3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
||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
12.终身学习 |
指标点12.1能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
指标点12.2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拓展新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学士学位)
本专业是培养具备电工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业自动化、电机学、运动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基础和相关专业知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实际工程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综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软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 科学和管理科学和外语综合能力; 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 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科学研究、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 工作能力。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发电、供配电、工矿电气自动化、过程控制、电气 设备、建筑电气自动化等方面的设计、研发、试验与系统运行分析,信息处理、 设备制造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必备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能力,能够在自动化仪表、过程控制、自动化生产线和无人工厂、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等相关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施工、运行与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培养特色:广油自动化专业创建于1986年,办学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办学经验,办学过程中与中石化茂名分公司、广州分公司和湛江东兴分公司等石化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广油最有石油化工特色的三个专业之一;专业吸收了以项目为基础的CDIO工程教育思想和OBE等先进工程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仪表自动化技术人才。
就业前景:毕业后能在自动控制、过程仪表、自动化生产线和无人工厂、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与施工、系统运行与维护、科技开发与管理等方面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专业简介:近五年,共有毕业生366名,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80%以上。多年来积极开展CDIO工程模式教学,毕业生综合素质好,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下得去、扎得稳、干得好、上得来”的实干精神,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毕业五年后职业也获得良好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创立企业校友比例为5.1%,部分企业资产达千万以上;毕业五年的毕业生有20%从事仪器类技术开发工作,12%晋升为项目经理、部门主管、总工程师等,具有较好的职业发展潜力,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均有较高的满意度。部分毕业生考取广东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研究生,继续深造学习的能力等综合表现优秀。2018年起,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与广东交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开展了广东省高职院校和本科高校三二分段协同育人项目;2019年开展广东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2018年开展学校“双体系教学模式改革”试点项目,2020级正式实施双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双体系教学改革包括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课程教育体系和基于培养目标中综合素质要求,由课程(课程组合或课程群)与产业、地方或科研资源多维渗透设计的素拓项目教育体系,双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最根本要求,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基本理念。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科学、工程、文化素养,较系统地掌握自然科学基础、工程测试、测量理论、控制理论与仪器仪表、电子信息及计算机科学等相关方面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以电子信息及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进行测试测量与控制等方面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能够在测试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相关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维护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毕业五年后,达到相关领域工程师的职业要求。
专业特色:本专业属于仪器仪表类学科,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以信息的获取为主要任务,并综合有信息的传输、处理和控制等基础知识及应用。围绕准确、可靠、稳定地获取信息这一中心任务来组织教学,掌握与之相关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是本专业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以培养从事仪器仪表硬件电路设计及工控软件开发人才作为专业特色建设目标。
就业前景:本专业的涉及面宽广,学生毕业后可在高新技术产业,研究机构或其他部门从事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智能仪器、自动化仪表、现代测控系统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设计开发、工程应用、维护与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掌握智能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发现、分析和解决解决工业领域和智能信息处理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培养能够应用数学、智能信息处理、智能交互、智能计算、智能工业控制方面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工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利用人工智能相关知识,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功能模块;利用控制领域的基本原理,进行实验验证,并通过分析与解释数据以及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培养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培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本科毕业生。本专业是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系统方法、智能传感信息处理、工业控制网络等领域的交叉领域,本科毕业生能从事智能工业控制和智能信息处理方面的科研、开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招生就业网:http://zs.gdupt.edu.cn/
就业信息网:http://job.gdup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