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解码果实品控分子奥秘,探索葡萄成熟与酿酒品质新机制——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萧允艺博士和刘殷博士开展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25-03-21 点击量:

为进一步促进学院学术氛围提升,助推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开拓科研创新思路,服务学科高质量发展,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特邀本院萧允艺博士和刘殷博士于3月18日分别作《转录因子调控果实品质形成机理》和《酿酒葡萄果皮钾和ATP含量与浆果成熟后期细胞活性改变相关》学术报告。报告会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报告厅104室举行,学院副院长张玲主持,正处级组织员丁元柱、副书记刘仰智及师生代表共50人参加,共同探讨如何从基因到保鲜的全链条果实品质调控以及葡萄钾元素与细胞活性赋能酿酒品质。

4392D

萧允艺博士基于在果蔬采后品质控制领域深耕多年的经验,系统解析了果实采前采后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介绍了糖、酸、色素及香气物质等代谢物的动态积累规律,重点聚焦转录因子(TFs)的枢纽作用,利用多组学技术(ATAC-seq、DAP-seq、ChIP-seq)挖掘关键调控网络,针对茂名“五棵树”特色果品,构建复杂调控网络模型,旨在挖掘核心保鲜技术与种质创新,助力乡村产业升级。

42366

刘殷博士基于学位论文研究经验,展示了酿酒葡萄浆果成熟后期的细胞活性变化与果皮中钾和ATP含量的关联。她介绍澳大利亚设拉子葡萄(Shiraz)在成熟后期会出现明显的皱缩和脱水现象与细胞活性呈负相关;钾元素在提升植物抗逆性和细胞活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ATP含量则直接反映了细胞的能量状态;葡萄浆果跨膜电位的测量方法构建及酿酒葡萄浆果的ATP含量的表征均具有明显的创新价值;通过测量不同成熟度浆果的跨膜电位,验证了跨膜电位与细胞活性的正相关关系,并证实成熟过程中跨膜电位会发生去极化。此外,她还通过分析三个葡萄品种在浆果成熟后期的钾和ATP含量变化,揭示了果皮中水、糖、钾和ATP含量之间的相互关联。

3E671

两位博士的报告精彩有趣,果实品质调控机制的解析为精准育种和智能保鲜技术开发指明方向,葡萄成熟与酿酒品质的关联研究则为特色农产品增值提供新思路,进一步活跃了学院学术氛围,促进了青年博士科研热情和能力提升。

撰稿:萧允艺刘殷 审稿:张玲 审核:王春 签发:韦明肯

上一条:我院农村科技特派员组织开展农产品生产技术精准调研,助力南盛街道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下一条:农村科技特派员陆光远教授团队赴徐闻县城北乡开展“豇豆质量安全生产及绿色防控技术”培训

学院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科创路1号  
办公室电话:0668—2338983   传真:0668—2873904  邮政编码:525024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