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学术讲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座 > 正文

第一届催化偶联反应学术会议

编辑:冉继龙 审核: 时间:2025-05-14 点击数:

题目:第一届催化偶联反应学术会议

主讲:李闯创博士(后)、教授等

时间:2025年5月24日(星期六)

地点:温德姆至尊酒店三楼多功能A厅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科学技术部、化学学院

2025年05月14日

学术报告(一):桥环天然产物全合成

李闯创,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学士(1997-2001,导师:王道全教授),北京大学博士(2001-2006,导师:杨震教授),美国加州Scripps研究所博士后(2006-2008,导师:Baran院士);2008年加入北京大学任教,2013年调入南方科技大学。曾获得或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第三批国家万人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深圳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化学会“维善”天然产物合成化学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等。

学术报告(二):Steric-on-Demand Phosphine Ligands for Tackling Highly Steric-Congested Cross-Coupling Processes(不同位阻膦配体用于解决高度位阻拥挤的交叉偶联过程)

邝福儿,教授,博导。邝教授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随后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师从国际偶联反应专家Prof. Stephen. L. Buchwald,其后回港加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教授研究团队并担任小组负责人。邝教授于2004年入职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2014年晋升为教授,2016年委任为副系主任,2017年入职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2018年委任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新颖功能分子研究中心主任,2020年当选为香港青年科学院青年院士,并于2021年晋升为化学系系主任。共发表150余篇SCI论文,包括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oc. Rev.等,论文多次被Organic Chemistry Portal、Synfacts等作亮点评述,引用超过9300次,H因子57,其中多篇论文被期刊列为热门文章、高被引文章,另撰写书章七章,美国、世界以及中国专利10余项。

学术报告(三):预测规则和合成在解决天然产物立体化学难题中的协同作用

叶涛,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于1993年在英国女王大学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并在女王大学继续进行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开创性地发现了首例金属卡宾参与的具有对映选择性的2,3-Sigmatropic重排反应。1994-1998年在英国诺丁汉大学的Gerald Pattenden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完成Curacin A和Phorboxazole A 两个高度复杂结构海洋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工作。在1998-2015年间,叶涛博士任教于香港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从事具有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化学生物学及抗癌药物的研究。2015年9月全职加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曾兼任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 (2018-2023)。叶涛教授在大环(内酯、脂肽)类天然产物全合成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先后完成八十个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纠正了二十个天然产物的结构或立体化学; 2021年同合作者一起建立了关于来源于真菌的聚酮类化合物立体化学预测规则,并将此原创性成果应用于未知构型的相关天然产物之鉴定。迄今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Cancer Research; Nature Cell Biology; Cell Reports等杂志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英文专著1部,获批20多项药物化学专利。并受邀于十五个国家(地区)举行的国际会议上做口头报告50多次。目前兼任日本北海道大学和韩国梨花女大Ewha Global Fellow (2023-2026)兼职教授。

学术报告(四):三联芳膦钯催化剂在碳氮偶联中的应用

施继成,理学博士,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百千万人才。主讲有机化学。从事碳杂偶联、烯烃聚合催化剂相关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多项研究工作。发表论文百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学术报告(五):纳米偶联药物的合理设计与临床转化

张富尧,198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1987-1992年攻读浙江大学高分子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4年晋升为浙江大学副教授。1994年公派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留学深造,1995-1998年获得香港理工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1998年前往美国哈佛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E. J. Corey教授课题组留学深造。2001-2009年任职美国礼来制药公司科学家、高级科学家和首席科学家。2009年回国加盟江苏恒瑞医药股份公司,任职上海源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2016年创立上海时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21年创立上海弼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富尧博士为上海市高层次人才计划特聘专家、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计划特聘专家,江西省科技创新团队特聘专家。张博士是中国1类新药艾米替诺福韦的发明人,是多个上市新药和高难度仿制药生产工艺的设计者和发明人。曾任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的客座教授,曾荣获美国少数裔杰出科学家奖等奖项。

学术报告(六):第二代高特异选择性FLT3口服小分子抑制剂克立福替尼的研发

刘兵,广东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高管。

学术报告(七):α-烯烃产业链发展机遇

刘振宇,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研究院总工程师,博士,研究员,第九届、第十届茂名市政协常委,第五届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常务理事。2013年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毕业。主要从事有机精细化学品、烯烃聚合催化剂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曾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石化“青年岗位能手”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学术报告(八):自适应性2-芳基茚基膦/钯催化体系在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余广鳌,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绿色有机合成化学,金属有机化学。发表论文七十余篇。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2000年9月至2004年3月: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生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7月至2010年10月: 西班牙维尔瓦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

学术报告(九):聚苯胺负载型催化剂在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俞磊,2021年江苏省企业科技副总(扬州日兴)、2021年江苏省新产品投产鉴定专家;2021年《有机化学》青年编委;202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0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0省挑战杯创业赛优秀指导教师;2020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正高职称函评专家;2020NNSFC函评专家;2020 RSC Advmncs RevewerPamel member;2020江苏省新产品金定会专家;2020《中国科学化学》优秀论文(2018年发夜);2020人选《光明日报》出版社《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2020《当代化工研究》编委;2019四川硒菜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19 RSC Emerging Investigator Forum Energy Catalysis (round table guests);2019 Publons Top peer reviewer (cross-field and chemistry);2019宏氟锂业首席科学家;2019《中国化学快报》青年编委;2019市化学化工领域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2019ⅡAE国际工程与应用会议特邀大会报告;2017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2017省青年人才托举计划;2017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mal(一区,影响因子8.355)优秀审稿人;2016省科技镇长团优秀团员(省委组织部颁发);2015校拔尖人才;2015美国化学会ACS Membership Awad;2015马奎斯世界名人录收录;2014广陵区高层次人才奖励;2014校园科技先锋;2013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项目资助;2011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2011市百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03-208浙江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以及多项奖学金与三好研究生等荣誉;1999-2003南京大学人民奖学金等。

学术报告(十):N-杂环卡宾钯配合物催化共轭聚合物合成

刘丰收,中山大学博士学位,广东药科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金属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合成方向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讲授《高分子材料》和《功能高分子》的理论课程以及《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的实验课程等。

会议链接:https://gdchemistry.cn/Conference/ConferenceView/bc3fe075c05848f0

下一篇:学术报告: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多模态技术应用与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