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基本信息

一、专业定位

立足广东、服务华南、辐射全国,围绕绿色石化及新材料发展需求,构建高分子材料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将专业建成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助力“石化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崇德、博学、求实、创新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立足广东省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分子材料人才的需求,系统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通晓高分子材料生产及加工应用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具备科学创新思维、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够解决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胜任绿色石化、新材料产业中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等领域的生产管理、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和经营管理等工作。

经过本科阶段的培养,毕业后在工作岗位的进一步学习和锻炼,本专业学生在毕业5年左右具备以下能力:

培养目标1(专业能力):具有熟练应用材料学科专业知识的能力,能对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培养目标2(职业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在绿色石化、新材料领域成为生产管理、技术研发、工艺设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主力,达到工程师的执业水平;

培养目标3(社会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协作及领导能力,具备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有效沟通、交流的能力;

培养目标4(工程素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安全和环保意识,能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目标5(发展能力):具有全球化视野,能够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终身学习提升职业竞争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培养规格

    本专业四年制,毕业最低要求165学分,达到的毕业要求如下: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和工程基础相关知识,并能将其用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问题的表述。

1.2具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数据分析能力,能针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具体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求解。

1.3能综合应用基础知识和工程专业知识,采用数学推演、分析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工程问题。

1.4能够利用系统思维能力,将工程知识用于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并体现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实践调研等,识别、表达、分析高分子材料及新材料合成、加工、工艺及设备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与参数。

2.2能基于数学、自然科学及高分子材料工程的相关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3能认识到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工程问题有多种可选择方案,并能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4能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高分子材料生产、加工、应用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高分子材料生产和加工过程,设计满足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领域要求的系统、单元装备和工艺流程,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掌握工程设计和高分子材料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能针对特定需求的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应用过程的需求,完成工程单元和工段的设计。

3.3能够对高分子材料合成和加工工程进行系统或工艺流程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3.4能够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相关设计中考虑公共健康与安全、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法律与伦理,以及社会与文化等制约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实验设计、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高分子材料合成和加工以及工程应用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根据研究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4.3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搭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研究,正确地采集实验数据。

4.4能科学地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撰写报告。

5. 使用现代工具:针对绿色石化背景的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了解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和工程工具、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选择与使用现代仪器、信息资源和工程工具、专业模拟软件,对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

5.3能够针对具体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问题对象,通过组合、选配、改进、二次开发等方式创造性地使用现代工具进行模拟和预测,满足特定需求,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结合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根据高分子相关专业知识,合理分析和评价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理解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6.1了解石油化工及高分子材料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6.2具有石油化工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工程实践的经历,能分析和评价高分子专业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在解决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中,能够理解和评价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知晓和理解高分子材料领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意义。

7.2树立绿色高分子材料理念,能从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估高分子材料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周期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体现因油而生,为油奉献的精神传承。

8.1了解中国国情,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2恪守工程伦理,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工程实践中尊重国家和国际通行的法律法规。

8.3理解并履行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理解包容性、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体现因油而生,为油奉献的精神传承。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能够在多学科、多元化、多形式(面对面、远程互动)的团队中与其他团队成员进行有效地、包容性地沟通与合作。

9.2能够认识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独立承担任务,合作开展工作。

9.3能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10. 沟通:能够就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就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清晰表达及回应质疑,理解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10.2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了解高分子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

10.3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高分子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高分子材料领域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掌握高分子材料领域工程项目活动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了解高分子领域工程项目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11.3在多学科环境下,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能正确运用工程管理和经济决策方法。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12.1能在最广泛的技术变革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12.2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 归纳总结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12.3能接受和应对新技术、新事物和新问题带来的挑战。

四、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组成概述

本专业所开设必修课及其实验课程在课程矩阵中共计54门,所有课程根据学分、课时都与毕业要求指标点有2~5个匹配的支撑对应关系,每个指标点可由3~5门课程支撑。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思政设计,能够支撑指标点要求的毕业能力。每学期的学分和课时量分布均匀,课程有先后的衔接关系。总学分165学分,各部分占比分别为16.4%31.5%22.4%29.7%,满足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材料类专业补充标准材料类专业国家教学质量标准对课程体系的要求。学生能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修满选修和必修课程,达成毕业要求。

此外,本专业试行了双体系人才培养,核心思想为多维渗透铸灵气,主要致力于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分为崇德、博学、求实、创新四个模块,学分为8.75学分,与实践课程合计43.75学分,在总学分中占比达到26.5%

2、专业核心课程

高分子化学及课程实验、高分子物理及课程实验、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基础、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高聚物反应基础及合成工艺学、高分子材料工厂设计概论、毕业设计(论文)。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高分子材料综合设计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仿真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企业资助材料创新大赛、高分子材料专业计算机应用等,共42周。

1)课程实验包括基础实验(有机、物化、无机分析、电电子实验)和专业基础实验(化工原理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这些课程均对应有理论课程,培养了学生实验设计、研究分析、仪器选择和测试、个人与团队的综合实践能力。

2)课程设计主要为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高分子材料工厂设计(含课程设计),设计内容为化工设备或单元设计、材料产品或工厂生产线设计,培养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3)专业实践课程

高分子材料综合设计实验》涉及高分子材料加工中的材料制备、成型加工、成型设备及模具等方面的实训内容,包括性能检测、规范操作、工艺条件控制等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性能测试条件、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均执行相应的国家标准,突出原材料的选择、配方设计、标准试样的制备和各种宏观性能的检测等;注重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强调工艺参数变化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是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知识在实验和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资助材料创新大赛》基于合作企业的实际工艺问题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综合专业知识去科学分析、思考相关问题,并就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高分子材料专业计算机应用》是《生产实习》、《高分子材料工厂设计(含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的配套绘图及工具教学课程。学生在《生产实习》、《高分子材料工厂设计(含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中用《集中上机》的绘图知识及技能,读懂并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工厂平面布置图,达到会看、会用、会绘制、会设计工艺流程图以及工厂的平面布置的目的,有效地支撑了《生产实习》、《高分子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不仅培养了学生现代绘图工具的使用技能,且能在掌握该工具基础上能够终身获益。

工程训练》、《机泵拆装实训》、《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均在教师和车间技术人员带领下进行工程实践;《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主要面向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茂名石化乙烯分部或茂名石化实华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工程实践,石化特色鲜明,学生能够理解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并遵守职业规范,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个人和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和项目管理能力,并具有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深刻体会因油而生、为油奉献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精神。

4)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均有明确的工程背景,涵盖本专业主干课程的主要内容,均由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指导,且聘请了校外教师指导,管理过程规范,成绩评定合理。

5)双体系主要课程

聚合反应器的设计、模具拆装实训、高分子材料趣味实验、专业创新创业训练类、企业资助材料创新大赛等项目的落地有效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及社会责任感。

五、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4人,其中:正高5人,副高14人,中级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90%以上;材料类专业学历教师90%以上,100%教师有工程实践背景。目前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17人,约占教师总人数的71%。国家级青年教学名师1人,省级人才称号6人,海外人才背景3人。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六、教学条件

1、实习基地情况

专业先后与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中国石化湛江东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茂名实华股份有限公司、茂名谷远重包装膜有限公司和茂名阪田油墨有限公司、科顺防水涂料、锦湖轮胎、赣锋锂业等大型知名企业建立了17个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足够平台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对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解决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近年来,本专业积极推进校企共建人才培养体系,2023年与锂电头部企业联合创办锂电卓越工程师,采用跨学院、跨专业招募有志于锂电行业发展的学子,打通人才培养的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解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

材料学院主导的首批卓越工程师试点班为化学材料类方向,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人才培养特点。参与专业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与化工等。这些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配套的实践条件,能够保障校企合作授课的师资力量和课程质量。

锂电卓越工程师班通过重组课程体系、多维打造学习品牌、多元化考核方式和联合培养研究生及共建平台不断在培养内容、检验方法和如何培养方面优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方案。

 

2、专业教学设备及实验室条件

本专业使用的实验室面积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均满足教学需要,能够达到教学实验室生均面积大于2.5平方米、生均教学设备值大于15000元的材料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基本要求。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实验中心由高分子综合(化学与物理)实验室、仿真模拟训练平台、高分子分析测试平台组成,并在此基础上申报建立了中央地方共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实验平台、广东省级橡塑材料制备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本专业教学实验中心拥有各类合成、加工及分析设备:高分子合成方面有RTC反应器套装、IKA磁力搅拌器、高压反应釜、手套箱、5L聚合反应釜等设备仪器,并将购置溶剂纯化系统设备1套以及淤浆法聚烯烃评价成套装置设备;高分子成型加工方面有双螺杆挤出机、注射机、密炼机、平板硫化机、无转子硫化仪、静电纺丝机、小型吹膜机、粉末涂料生产线等设备;高分子测试表征方面有凝胶渗透色谱、台式扫描电镜、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2)、流变仪等先进仪器;计算机仿真实验室有7套典型的石油化工智能化生产模拟装置。

本专业教学实验中心主要承担专业实验、毕业论文等教学任务,并为教师科研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效的实验平台。官渡校区与西城校区实验中心实验用房面积合共为2000多平方米,现有专职实验教学管理人员4人,800多台套、总值1500万元。

七、其它信息

1、专业发展沿革

本专业2001年开始本科招生,2013年试点厚基础、强应用本科-高职联合培养(连续招生5届);2015年获批为省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2017年获批省重点专业;2018年获批省教学实验平台;2019年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获批材料与化工硕士点;2021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

2、特色优势: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攀升。

本专业秉承OBE理念,培养石化特色人才;以双体系”+“双创模块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育人成效突出。

1OBE导向,培养石化特色人才。2015-至今,专业每学期以OBE理念专题研讨会为主线,全覆盖到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组织。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基础上,围绕专业的石化特色人才培养定位,设计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将OBE理念扎根于课程建设,以目标问题导向式项目教学法等打造人才培养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据统计,毕业生专业对口率由2018年的70%升至2021年的90%以上;毕业生就业领域主要分布于石化上游企业、中下游成型加工企业、自主经营创业。毕业5年左右的学生于企业达到中层技术骨干及以上水平达72%,创业约10%,还有毕业生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充分表明专业石化特色人才培养质量。

2双体系”+“双创课程设计,专业育人成效突出。专业以多维渗透铸灵气的素拓项目体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双创模块(10学分),贯彻导师制三全育人理念,依托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全方位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近三年,学生承担国家级、省级等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0余项,省级以上竞赛获奖40余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发明专利申请或授权30余项,学生的培养成果已成为专业闪光的名片。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成绩突出

1)教学方法革故鼎新,课程和教材建设成果丰硕。专业自2015年开始线上线下教学,以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和考核深度,通过课堂à虚拟工厂à实践的培养体系,无缝对接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建成国家教学资源库子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精品课程等共6门,出版教材4部、专著2部。

2团队建设示范引领,师资队伍快速优化。专业以优秀教学团队、思政示范团队为典型,以产业学院为抓手,提升师资队伍凝聚力。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校级教学和科研团队5个。专业所有课程均成立了课程组,形成了全员协作的师资队伍。

3专业建设特色明显,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依托石化重点学科、特色石化平台和实践基地,自2015年先后获得省特色专业、省重点专业、省一流本科专业,建成了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创新实验区,拥有三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2021年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

3)思政建设与专业建设同向同行

党建引领,以“典”带“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典”带面,形成党建引领的、课程思政全覆盖基层教学组织的、思政建设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形成核心思政团队、示范课程、示范课堂、典型个人示范引领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队伍建设、学生培养建设经验。

思政建设成果: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于2021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高分子材料加工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高分子化学》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高分子物理》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各1门。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青年教学名师、全国创新创业导师等荣誉称号9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3个、示范课程7门,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同频共振,新时代石化特色高分子专业人才培养成绩突出。

 


3、全省布点

目前,广东省开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共计8所,其中5所位于广州市,2所位于东莞和深圳,行业背景好,1所位于石化重地粤西。

从专业总体实力分析,在本科生教育上,在校友会排名方面,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位于前三。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此外,从各学校课程设置方面分析,深圳大学课程设置偏向于先进材料,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倾向于继续深造。

序号

学校

相关信息

1

华南理工大学

(120),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求,具有良好思想素质、人文社科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安全与环保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系统掌握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研究方法等知识,具备科学创新思维、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够在材料、化工、机械等领域从事与高分子材料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和创业)高素质专门人才。

经过本科阶段的培养以及毕业之后在工作岗位的进一步学习和锻炼,本专业学生在毕业5年左右应具备以下能力:(1)能够在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业、学术等领域成功开展工作,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2)能够运用所学的大材料学科和高分子材料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高分子材料工程问题;(3)能够从应用目标出发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成本、工艺、环保、性能和效益的综合评估及材料选用,并具有对其中涉及的相关伦理、技术进行分析和管理的能力;(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三实一新(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能够通过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发展,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不断提升的职场竞争力和全球化视野。

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

全英语教学课程:高分子化学进展、高分子物理进展

本研共享课程:高分子化学进展、高分子物理进展、高分子光化学与光物理、高等有机合成实验

本研贯通课程:高分子近代测试、聚合物流变学

综合性实验课程:高分子化学综合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综合课程、高分子加工及设计性实验

新生研讨课:高分子与现代生活

创业教育课程:先进材料产业模式与创新发展

专业技能培训课程:科技论文写作、高等有机合成实验

2

中山大学(材料大类招生,约40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以培养具有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为目标,以厚基础、强应用、求创新、重特色为培养理念,以期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创新型及复合型人才。通过设置公共必修课和通识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领导能力和爱国情怀。培养具有系统和宽泛的高分子材料理论基础和实验素养、受到良好应用研究训练、能在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通过打通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修读的知识体系,引导本科生毕业后继续深造。毕业学生须具有从事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的能力,可在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深造、工作,或国内外著名相关企业工作。

3

广东工业大学

(100),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及特色优势:本专业培养适合新能源产业需要,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学科基础,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加工与改性、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进校后,可选拔进入材料类创新班,进行研究型人才培养。

主要课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导论、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塑料材料与配方设计、专业英语、聚合反应工程基础、高分子近代测试、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聚合物成型工艺学、塑料成型模具设计、高分子循环再生工程。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精细高分子化工、橡胶工艺学、聚合物加工流变学、聚合物改性技术、工程塑料与应用、聚合物燃烧与阻燃技术、碳纤维与碳材料、聚合物降解与稳定、高分子助剂、功能高分子材料、工业涂料与粘合剂、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光固化技术及应用、能源与信息材料、聚合物表面及界面、塑料模具CAD/CAM、橡胶配方及制品设计、高分子分子设计、模具制造技术、塑料制品设计、化学纤维工艺学、塑料包装与印刷技术。

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32名,其中教授10名(含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名、其中:国家杰青/广东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位、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1位),副教授(含其它副高级职称)19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1名,占专任教师比例96.9%

专业知名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建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广东省功能软凝聚态物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储能材料与器件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工程技术中心1个(广东省高分子绿色制造与功能膜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专业现有高分子合成与制备实验室、高分子加工与成型实验室、高分子结构与性能三大专业实验室以及材料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成形制造与先进模具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组成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平台。专业已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集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并开展“3+1”校企联合培养班,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实践条件。

4

暨南大学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和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为重点并兼顾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能在材料的设计、制备、分析与表征、改性、加工成型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际工作能力较强及富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5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培养目标:本专业注重培养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能力,在高分子材料设计、研制、加工及材料结构与性能检测和应用等专业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具有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毕业后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依托学校办学基础,立足广东省高分子材料产业发展,注重培养学生高聚物生产和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方面的知识技能,注重精细功能高分子材料及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的知识学习和研究开发能力训练,重点培养高分子合成和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方面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学分数:175学分

6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专业,175学分

培养适应广东省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分子材料产业人才的需求,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通晓高分子材料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具备解决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石化背景的高分子材料合成和加工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管理、技术研发、工艺设计和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现代经济及创新思维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经过本科阶段的培养,毕业后在工作岗位的进一步学习和锻炼,本专业学生在毕业5年左右具备以下能力:

培养目标1 (专业能力):具有熟练应用学科专业知识的能力,能对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培养目标2 (职业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在石化背景高分子材料领域成为生产管理、技术研发、工艺设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主力,达到工程师的执业水平;

培养目标3 (社会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协作及领导能力,具备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有效沟通、交流的能力;

培养目标4 (工程素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安全和环保意识,能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目标5 (发展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特色优势:石油化工特色

7

深圳大学,大类招生,230

立足深圳,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国际,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培养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科素养、工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具备宽厚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熟练实验技能和较高外语水平,兼具国际化视野和创新创业意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制备、结构与性能、改性与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科研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与产品设计、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管理与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1 .能够运用材料学科、化学学科基本知识和高分子材料学科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 .能够运用最新技术及工程工具,从事本领域相关的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引领创新,勇于实践。��

3 .在商业、工业及社会中,能以重要伦理、法律、环境、监管、经济等宽广视角考虑工程实践中的问题。��

4 .能够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与氛围,持续保持健康身心状态,有效与国内外同行沟通。��

5 .在国际化及终身学习方面表现出进步与担当,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技能和素质,适应社会的进步,能够在职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学分:149

特色优势:专业由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国家杰青、特聘教授等顶尖学者领衔,以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为教学骨干,研究所和企业高级职称人才为校外导师,培养以高分子产业发展战略为导向,以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有机光电、智能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环境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为特色,采用导师制负责制的教学与学术研究方式。

8

东莞理工学院,大类招生,3个专业180

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着力培养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与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 具有较强的高分子材料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创新素质、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可从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生产技术开发和过程控制,材料应用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科技管理和经营工作。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1. 能够在本专业相关的工业、学术等领域开展工作,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

2. 能够运用所学的高分子材料学科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高分子材料工程问题。

3. 能够从应用目标出发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成本、工艺、环保、性能和效益的综合评估及材料选用。

4. 能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的优秀品质。

学分:157

9

惠州学院,招生45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求,具有良好思想素质、人文社科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安全与环保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系统掌握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研究方法等知识,具备科学创新思维、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够在材料、化工、机械等领域从事与高分子材料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和创业)高级专门人才。

学分168

10

岭南师范学院,招生30

本专业培养目标适应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及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育出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能够掌握高分子材料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国家关于高分子材料制备、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高分子学科前沿、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具备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及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在高分子材料、石油化工及其相关领域的生产、科研院所、设计院和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材料生产、管理、分析与检验、应用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专业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分164


4、就业前景

本专业根据高分子材料发展尤其是华南沿海地区高分子材料产业迅速发展状况,结合自身发展历史和石化特色优势,重点围绕高分子材料领域开展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为高分子行业人才需求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石油化工行业人才需求

高分子材料上游合成行业与石油化工密切相关,主要包括PEPPPSSBSSBR等生产,是石油化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石油化工及高分子材料合成已基本形成从炼油到聚烯烃树脂合成、橡胶合成和精细化工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石化及高分子材料合成产业基地之一,产值居全国第三位。

 

    近年来,广东省石化及高分子材料合成产业逐步向园区集聚发展,建设六大石化及高分子材料合成产业基地。依托大型炼化一体化龙头项目,茂名石化和惠州大亚湾石化园区等大型石化基地已初具规模,均进入全国20强化工产业园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塑料、橡胶、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等行业主要生产区域。

华南沿海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石化及高分子材料合成产业发展迅速,聚集度高,汇集了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以及中外合资的石油化工企业。华南沿海石油化工产业规划布局。

在石油化工人才需求方面,目前我国新材料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力量相对薄弱,高技能 人才特别是在企业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尤为缺乏。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我国一般企业技术工人求人倍率为 1.8 左右,新材料企业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远高于 2,通常一个职位五、六个月也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因此,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作为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石油化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本科院校,在绿色石化及新材料方面要有所作为是专业应有的使命与担当

2020-2023年,学院升学率分别为4.3%3.8%8.7%21.7%,升学率不断攀升,位居校内第一。近三年本专业学生获得学位率达95%以上,这是教育教学质量机制运行到位、学业帮扶等措施得力的效果;就业率在95%以上(由于部分学生二战考研,影响就业率统计),专业对口率85%以上;就业去向主要是石油和化工企业。2020届、2021届、2022届毕业生国企15.5%14.9%21.3%;外资企业占比分别为3.8%6.2%12.8%,表明学生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一批毕业生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二)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行业人才需求

近年来,高分子材料加工应用领域发展较快。最近五年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塑料制品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0.50%,橡胶制品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1.20%,化学纤维产量年均增长率为9.20%。我国高分子材料加工应用领域的三大板块分别为以珠三角为代表的广东省板块,以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板块,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为代表的环渤海板块;其中广东省的高分子材料制品产量在三大板块中居全国首位,珠三角地区聚集了众多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应用企业,仅广州和深圳高分子行业从业人员达100万以上,东莞相关企业5000余家,并且已向周边地区扩散。

从所调研的高分子加工企业人员组成分析,企业内部技术骨干(博硕士:本科:高职:中专)比例为1661,即本科和高职人员的组成相当。企业提供的最紧缺岗位中操作工仅占17%,而以本科生为主体的技术骨干和研发人员占比高达83%。广东省内开设高分子专业的本科院校每年可提供900名左右的毕业生;高职院校每年可提供300名左右的毕业生。就广东省二轻系统内1700多家高分子加工企业而言,省内高校提供的毕业生的满足度仅为1/3,整体而言高分子加工行业存在巨大的人才供给缺口。

(三) 高分子新材料发展人才需求

在高分子材料领域,从产量角度分析,我国已经是高分子材料生产大国,但存在品种牌号较少、产品附加值较低、自给率低(60%左右),特别是高附加值的产品严重依赖进口,产业急需转型升级。

在广东省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包含新材料。高性能、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及已有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功能化改性是高分子材料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方向。

此前,国家教育部官网公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显示,到2025年新材料领域人才需求将增至1000万人,人才短缺量将达300万人。并且,比起欧美发达的科技大国,我国高精尖人才尤为短缺。从质到量的失衡,新材料产业在人才建设与创新方面遭遇着深度挑战。

综上所述,我国石油化工及高分子材料生产、高分子材料加工应用及高分子新材料开发等领域产业基础雄厚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迫切需要大批能在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和成型加工等相关领域从事生产与技术管理、工艺设计、技术研发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5、报考建议

十四五期间,除继续传统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以外,我国高分子材料在千亿级风口[高性价比、高性能电子化学品,包括芯片、传感器,以及半导体电子(电子胶粘剂、光刻胶、导电材料、高纯气体、溶剂等)]、万亿级风口【新能源相关材料,包括固态电池、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锂电池、太阳能光伏、可再生能源、储能、风能等】、其他风口[处于加速发展期的生物可降解材料(有利于垃圾分类等)、3D打印新材料、结构化材料、以及轻量化、节能材料]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专业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重点专业、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生培养方面具有课程覆盖面广,学生创新能力强等特色优势。报考本专业的同学在高中化学、物理基础上,能够很好的适应专业课的学习,未来就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