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化学师范新专业申报工作,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化学学院于近日在西城校区化学楼212会议室召开专题推进会。学院院长李凝、副院长康新平、各系部负责人及相关骨干教师出席会议,重点围绕师资分配、课程设置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新专业申报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规划师资配置,夯实教学力量
会议指出,化学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7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98.2%,师资力量雄厚。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拟申报的化学师范专业计划配备29名专任教师,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教育等多个研究方向,生师比严格符合国家标准。学院将依托现有师资团队,实施“双导师联合培养”机制,为师范生配备校内学术导师与校外实践导师,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成长为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的基层教育人才。
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突出实践导向
会议结合韩山师范学院、韶关学院等兄弟院校的成熟经验,系统规划新专业课程设置。课程体系以“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为目标,设置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实践教学四大模块,总学分拟定为168学分。其中,实践教学占比超30%,包含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微课题研究、毕业论文等环节,创新性引入“5+2+1全程实践”教学模式,即5学期理论学习、2学期基地实践、1学期总结提升,确保学生教学技能与科研能力同步发展。此外,课程突出化学学科与教育学的交叉融合,开设《化学教学论》《班级管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特色课程,并增设“名师教学艺术赏析”“中学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等选修课,全面对接乡镇中学教育教学改革需求。
凝聚共识,共绘发展蓝图
学院领导强调,化学师范专业的申报是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重要举措,需以高标准、严要求落实各项工作。下一阶段,学院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细化课程衔接逻辑,强化与中学、教育机构的协同合作,打造“校-地-校”一体化实践平台,为新专业建设注入持续动力。
此次推进会明确了申报工作的重点方向与实施路径,彰显了化学学院深耕师范教育、培育卓越师资的决心。新专业的设立将进一步提升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为基层教育输送更多“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化学教师,助力学校申博改大学科布局。

撰稿:王寒露 苏占华 审稿:康新平 签发:李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