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子助力“百千万工程”,点亮学子求学路
为让国家教育惠民政策真正走进千家万户,筑牢“百千万工程”人才培育根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油’心助农突击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于2025年7月14日至18日,在刘东坡老师的带领下深入茂名市茂南区官渡街道上宾社区,开展为期5天的国家助学资助政策专项宣传活动。队员们以“全覆盖、零距离、精准化”为目标,用青春力量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让资助暖阳照亮每一个求学梦想。
图1 实践队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布置咨询点
多维联动织密网,精准对接“零距离”
“政策要落地,先得摸实情。”活动伊始,实践队便与上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构建高效协作机制,依托国家“助学帮扶档案”体系,精准锁定家有初高中毕业生、高校新生的家庭,尤其重点摸排单亲家庭、低保家庭等特殊群体需求。社区工作人员感慨:“这些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政策解读,更是国家对乡村学子‘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切期许。”
在此基础上,突击队创新采用“固定宣传点+流动走访”双模式:在社区广场设立咨询台,摆放政策解读海报、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覆盖居民近500人次;同时组建2支入户小分队,联合社区网格员开展“一对一”走访,针对有升学需求的家庭“量体裁衣”讲政策。
“之前总担心孩子上大学费用太高,今天听队员们讲了助学贷款和奖助学金政策,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今年参加高考的社区学子王同学的母亲激动地说。走访中,队员们不仅详解政策,还现场用手机演示生源地助学贷款线上申请入口,手把手指导操作,确保“政策讲透、流程讲清、材料讲全”。
图2 社区人员在咨询点了解政策
图3 家有高考生的老人来咨询点咨询
细节服务传真情,政策解读“暖人心”
“阿姨,您看,这是国家奖学金的申请条件,孩子只要成绩优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就有机会获得,一年最高能拿10000元呢!”在社区居民活动中心,队员们化身“政策翻译官”,将生硬的“条款”转化为“家常话”,用“如果孩子考上专科,学费减免能覆盖多少?”“研究生阶段有哪些资助渠道?”等场景化提问切入,结合社区内几名曾受助学子的真实案例,让抽象政策变得可感可及。
针对部分老年居民视力不佳、不懂手机操作的问题,队员们特意准备了“大字版”政策要点卡片;面对村民对“贷款利息”“还款流程”的担忧,他们用当地方言耐心解释:“助学贷款在校期间零利息,就业后分期还可享补贴——这是国家为你们卸下经济包袱的暖心安排。”此外,队员们还留下24小时咨询热线,承诺“后续材料准备有任何问题,随时联系我们”。
上宾社区党总支书记潘玉燕同志表示:“这次宣传不仅送来了政策,更送来了贴心服务,很多居民都说‘比自己查资料清楚多了’。”
图4 队员在给张阿姨讲解国家奖学金的申请条件
图5 刚高考完的社区学子了解政策
创新载体显匠心,长效护航“筑梦想”
实践队创新制作了国家资助政策的“政策图解工具包”:阶梯式成长图标直观呈现“入学资助-学业支持-就业帮扶”全链条政策。《国家资助伴你成长》旗帜上的“广东省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标识,彰显多部门协同发力的制度优势,让政策红利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群众心里。
在政策宣讲之外,队员们更带着国家对困难家庭的深切关怀,将米和油等生活物资送到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家中。“既为学业铺路,也解生活之忧”,这份朴素的关怀让困难家庭在感受教育政策红利的同时,更触摸到民生兜底的温度。
图6 走访家庭经济困难高中毕业生家庭
图7 走访家庭经济困难多孩上学家庭
图8 队员正在给学生讲解贫困助学金
青春聚力助振兴,资助筑梦“向未来”
“从准备宣传手册到入户走访,我们不仅是政策的传递者,更是教育公平的践行者。”队员小何在实践日记中写道。此次活动,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落实“百千万工程”的具体行动——通过政策宣传,既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也让学子们在服务社会中深化了对“乡村振兴需要教育先行”的理解。
下一步,学院将持续与上宾社区建立长效联系,跟踪秋季入学学子的资助申请进展,同时收集居民对政策宣传的反馈建议,为后续优化宣传形式、扩大覆盖范围积累实践经验,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正如带队老师刘东坡老师所说:“每一次耐心解答,每一次入户走访,都是在为乡村教育振兴添砖加瓦。环境学子用专业和热情,让国家政策的温暖真正‘落地生根’,让更多孩子敢追梦、能圆梦。”
文稿:钟家兴、陈乔卿 编辑排版:黄鸿明、何绅 摄影:庄俏婷、方钦羽
初审:刘东坡 复审:朱越来、梁郁柱 终审: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