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欢迎光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友会

  •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回忆 >> 正文

    最是难忘母校情

    发布时间:2014-10-24   作者:admin   访问次数:

    岁月如歌。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走到哪里,也不论时间过了多长,在心中,时时记着的是自己的母校。那是自己学习知识、追求理想,确定人生目标的地方。那份情,那份意,让人久久难忘。

    上世纪80年代,爱好文学,是一种时尚。我来到茂名教育学院就读中文系。入学后,我就想:既然是读中文专业,一定要多写文章,最好能有文章变为铅字。学院的第一个学生团体,“北极光”文学社成立后,我成了第一批会员。文学社编辑出版了《北极光》报,是四开的铅印小报。记得曾在上面发表了一首很短的诗。虽然短,但那是第一次由手写变为铅字,内心特别高兴,更加增强了自己的写作信心。

    读中文专业,乐趣多多:听课,听的都是与文学相关的知识,课余,读的也是文学作品。当年,老师讲课特别认真,也非常生动有趣;我们听课也非常留心。经过系统地学习,扩大了知识视野,写作水平也得到较大的提高。现在回想起来,在内心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我的母校。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我还参与了学生文学团体和学生报的编辑工作。在 “北极光”文学社里,我组织成立了“北极光影视评论小组”,我任组长,当时有会员30多人。影评小组是学院较为活跃的学生团体。除了经常组织同学到电影院看电影外,更多的是组织了电影观后感和评论稿件送去《东风影评》刊登。还组织过电影《芙蓉镇》和《孙中山》两次大型的全市性的电影座谈会。常有文章在电台播出,在报刊上也发表过一些“头腐块”文章,成为学生中的活跃分子。后来,学生会办《学生报》并成立学生通讯社,我担任学生通讯社社长和编辑。编辑有四、五个人,大多是中文系的。《学生报》虽然是油印的四开小报,但学院领导,特别是学生科的同志非常关心,时时来编辑部了解情况。同学们也非常关注这份小报,编辑部收到的稿件很多。记得当时有一位政史班的同学在同一天晚上就投了4篇稿件。主编看到他这么热衷投稿,就对我说:改一改,帮他发一篇。负责编辑的同学大多是利用晚上时间来编辑、排版,连带油印,常常忙到半夜,但我们乐此不疲。

    正是在学院读书时形成的爱好、兴趣,以及通过参与相关的文学活动,增长了见识,培养了自己的能力。在后来的工作中,虽然我走过不少单位,从学校到机关再到杂志社,但始终没有离开过搞文字工作。19996月,我还协助省、市文联组织了全国性的大型会议——“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学术研讨会就在母校礼堂举行,其中包括周海婴夫妇、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等全国各地50多位专家学者云集母校,在省内外都产生较大反响。那情境,叫人难以忘怀。我想,如果不是在母校读书时,就有了这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后来又怎能协助组织这样大型的活动?自己的成长和每前进一步,都与母校息息相关啊!

    今年11月,母校举办50周年大型庆祝活动,我特地回母校,参加了庆祝大会。先前的两所高校合并组成的母校,经历了50载风雨,已桃李满天下,看到母校不断发展壮大,感受到母校老师、校友那份浓浓的情意,心情异常激动。在内心为母校祝福:祝母校明天更美好。(何火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