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欢迎光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友会

  •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回忆 >> 正文

    回忆地质专业十四年

    发布时间:2014-10-24   作者:admin   访问次数:

    我校地质专业创建于1972年,1986年我校划归中国石化总公司领导后撤销。

    我校地质专业十四年的历史是不平凡的,它为我校校史增添了闪光的一页。记得地质专业刚创建时,从茂名石油勘探部抽调了孟毅达、朱思忠、费国礼三位同志来校,由孟毅达同志负责组建领导工作。他们分头到全国各地同类院校取经,找资料。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兄弟院校的支持下,当年便招收了第一批地质专业新生40名。

    当时,适用于中专地质专业的教材十分缺乏,需要自己动手编教材。在编教材过程中,老师们花费了大量的心血,除了大量翻阅国内外有关资料外,还派出教师到江汉、大港、任丘、胜利等油田和江汉地校、中南矿冶学院、华东石油学院、胜利油校、江汉油田工大等兄弟院校进行调查,收集各校教学计划、教学资料及教材等,进行分析对比,为自编教材准备了大量材料。在孟、朱两位老师和后来调入的苗祥庆、徐本刚及刘胜利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19731974年间编出了《地层学讲义》、《地质学基础讲义》、《构造地质学讲义》、《中外油田及区域勘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教材,解决了燃眉之急。至1982年全专业已用教材1443种,其中自编或改编教材720种,占使用教材总数的50%。由刘胜利、徐本刚主编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和《油矿地质学》还由石油部统一出版,作为石油系统中专地质专业通用教材。

    地质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们十分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学校当时分配给地质专业的实验用房(现代工楼)要到1973年才能启用,为了保证按时开出实验课,老师们想方设法,找到了学校旧小化厂的两间平房,自己动手建立了比较简陋的油矿实验室和岩矿实验室。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也拨出部分资金给我们建设实验室.但当时很多标本、模型、挂图均无从购买.于是,老师们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挂图,并利用野外实习和生产劳动的机会,发动学生协助教师采集岩矿和古生物标本。师生们的足迹遍及四川、雷州半岛、广东三水、广西的部分山岭河谷。几年内,收集到有价值的一百多门类的矿物、岩石标本近一万余块。古生物标本五千余块。自己动手搞出了几个地区的地质剖面模型,在学校支持和兄弟院校的支援下,添置了部分设备并自制岩矿镜下用薄片一千八百多块。这样,在1973年至1974年间,已能按要求开出普通地址和岩矿两门实验。后来几年中,又建成了或健全了古生物实验室、岩矿实验室、油矿实验室、油矿综合实验室、物探实验室等,能按大纲规定开出67项实验。

    实习基地的建立也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由于地质专业的特殊性,实习基地必须建立在矿物丰富、地质结构典型、各方面条件均具备的地方。为了寻找理想的实习基地,全专业的同志分头四出调查。曾去过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江汉石油学院、中南矿冶学院、广西地质学校、广东地质学校、广东地质队、广西石油勘探队、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江苏石油勘探指挥部、江汉石油管理局、河南石油勘探指挥部、江苏石油勘探指挥部、江汉石油管理局、河南石油勘探指挥部、北京石油规划院、湖北石油研究大队等单位走访联系;实地调查了江汉、大港、任丘、胜利等四个油田;勘探了粤东北、广西、四川、湖南、茂名、三水等省、市、地区内一些地方的地质条件。最后选定了广西璜县六景地区及四川省重庆天府煤矿附近地区作为基础地质教学基地;选择了茂名盆地、雷南地区、江汉油田、南阳油田作为油矿地质生产实践或毕业实习基地。

    在十四年中,几届毕主任(孟毅达、刘胜利、徐本刚等)凭着一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雄心,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带领全专业的教师去拼搏,去奋斗,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勤俭办学的创业道路。全专业的教师团结一致、严谨治学、教师育人,培养出来的678名学生也继承了热爱地质专业,不怕吃苦的创业精神,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均比较好,历届毕业生都百分百服从分配,他们遍布祖国各地,成为我国石油勘探事业的一支生力军,也为我国石油事业做出了贡献,为我们学校增添了光彩。(徐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