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宣传国家、学校资助政策及资助育人成效,激励广大受助学生感恩、励志、责任、创新、强国,学校决定开展2025年资助育人主题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充分发挥学生资助“立德树人”的载体作用,以“资助育人”为主线,坚持“扶困、扶智、扶志”紧密结合,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班级建设、社会实践、主题教育等活动,深化资助育人内涵,推动经济帮扶与价值观塑造、能力培养深度融合。强化感恩励志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受助思源、成才报国”的责任意识。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搭建平台助力受助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社会需求。打造长效育人品牌,形成可复制、可持续的资助育人模式,形成“经济帮扶-能力提升-价值引领”闭环育人机制,推动学校学生资助工作从“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型升级。
二、活动时间
2025年4月—8月
三、活动主题
资以成才,育以报国——青春接力新时代
四、参与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以受助学生为主体,辐射全校师生)
五、活动内容
(一)思想引领类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时间:4月
执行部门:各二级学院
1.开展“我与资助的故事”微视频大赛
组织形式:各学院组织征集受助学生的成长感悟、实践经历,学校、学院评选出优秀作品通过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展播(具体工作通知详见附件1)。完成时间4月底前。
2.开展“励志同行”主题宣讲会
组织形式:各学院选拔至少2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受助成才典型作为“资助宣传大使”,颁发聘任证书,开展宣讲活动。宣讲活动包括“资助宣传大使”分享励志故事、资助政策宣讲及互动交流环节。各学院需通过推文形式在本单位官方微信平台展示活动成果。完成时间4月底前。
(二)实践赋能类活动
活动时间:5月-8月
执行部门:学生工作部、各二级学院
1.开展“青春力行·公益接力”计划
组织形式:各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展乡村振兴、社区服务、劳动教育、教育帮扶等公益项目。结合专业特长设计项目(如师范生支教、“IT侠”志愿电脑维修活动、家电义务维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等)。各学院需通过推文形式在本单位官方微信平台展示活动成果。完成时间5月底前。
2.开设“创新工坊”能力提升训练营
组织形式:学校和各学院邀请优秀校友、企业代表开设职业技能培训(如AI工具应用、办公软件应用、新媒体运营、职业生涯规划、就业面试指导等)、创新创业讲座等能力提升训练营,助力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学校将举行“创新工坊”能力提升训练营系列活动,各学院至少要开设举行1项能力训练营活动。各组织单位需通过推文形式在本单位官方微信平台展示活动成果。完成时间 5月底前。
3.开展暑期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宣传活动
组织形式:学校组建20支线上、线下宣传队伍,在各地有影响力的电视、报纸、微信、微博及各官方媒体运营号等新闻媒体组织开展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学校资助体系、工作成效的宣传。通过调查我省经济困难家庭对助学贷款等学生资助政策的了解情况,形成有质量的调研报告;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结合典型案例,在学生中深化诚信、励志、感恩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具体工作另行通知)。完成时间7-8月。
(三)文化浸润类活动
活动时间:6月
执行部门:学生工作部、各二级学院
1. 开展“榜样的力量”优秀受助学生风采展
组织形式:学校、学院需通过校园长廊、线上专栏展示优秀学生事迹,营造励志成才氛围。完成时间6月底前。
2.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和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
组织形式:学校和各学院要在本单位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诚信还贷、征信知识”等内容。联合银行共同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通过对电信诈骗类型的分析,教授如何精准识别诈骗手段,并结合近期在学生中发生的诈骗案例,引导学生们提高识别金融陷阱的能力,提高保护自身财产安全的意识。完成时间6月底前。
(四)数字赋能类活动
活动时间:4-8月
执行部门:学生工作部、各二级学院
1.“智慧学工”资助线上服务平台升级
组织形式:学校利用“智慧学工”资助线上服务平台,开发资助政策智能问答、心理辅导预约、就业信息推送等功能,提升服务精准度。
六、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策划。
学工部牵头,组织各学院联合团委、教务、心理健康中心、招生就业等多部门协同推进资助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各学院要高度重视,依据本通知精神,统筹制定本学院活动方案,并结合学院实际,积极拓展诚信励志感恩教育活动,积极动员广大获奖、受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动参与到各项教育活动中来。
(二)及时报道,扩大效应。
学校和各学院要联动校内外媒体,打造“资助育人”新媒体矩阵。要切实加强对活动进展和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宣传报道,加大对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受助不忘国恩,立志勇当栋梁”的典型人物和事迹。
(三)加强指导,力求实效。
学校将从各学院开展的活动和报送的材料中,有重点地推送参选省或国家的大学生培养类项目申报,对申报成功的项目继续予以校级配套支持。
(四)统筹专项资金,汇聚公益力量
学校统筹资助专项经费,各学院争取企业、校友公益赞助,护航主题教育活动有序开展。
(五)提交方案,总结经验。
请各学院务必在4月10日前将本学院资助育人文化月活动方案(盖章PDF电子版)发送至邮箱(邮件主题命名为:学院名称+2025年资助育人文化月活动方案); 6月30日前将此次活动总结报告(盖章PDF电子版)和相关活动图片等材料(电子版)发送至邮箱xszz2981199@gdupt.edu.cn。(邮件主题命名为:学院名称+2025年资助育人文化月活动总结材料)。12月学校总结表彰评选“资助育人优秀个人/团队”,举办成果汇报展,形成案例集。
联系人:梁老师 李老师;电话:0668-2981199。
学生工作部
2025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