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欢迎光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友会

  •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回忆 >> 正文

    坚守阵地 正己育人——马列主义教研室建设回顾

    发布时间:2014-10-24   作者:admin   访问次数:

    我们两人分别于1955年、1956年大学毕业分配来校任教,从此都没有离开过马列主义理论教学岗位。几十年来,我们和马列主义教研室同仁一道,一直坚守着这个阵地,正己育人,并为该室的建设尽了一份力量。

    (一)

    我们学校一向比较重视政治理论课。从工中开始迄今40年,不管学校和专业设置如何变动,马列课的开设几乎未曾中断过。而且都在党委领导下,把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来抓。不过,马列课的课程设置或教材却变动频繁,特别是50-70年代,我们马列课教师几乎年年都上新课。1956年前的工中,以《社会科学基本知识讲座》为教材,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1957年后政治理论课跟着形势跑,开设社会主义教育专题课,片面强调联系实际,削弱了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1959年,总结经验教训,恢复了系统的马列课。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和“政治常识”。1960年,学校改为中南石油学院,实行两部制。当时我们克服困难,在大学本科班13年级开出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1963年复办中专后,仍坚持开“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政治常识”和“经济常识”等课程,直到“文革”才被迫中断。1970年我校恢复招生,当时受“左”的影响学校实行“以典型任务带教学”,马列课教师也跟班劳动,只能结合各班情况讲点专题。1972年起,学校开始纠正“左”的倾向和做法,我们便恢复了系统的马列主义基本理论课,各专业都开设了“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中共党史”,连一年左右的短训班也开了“政治经济学”。虽然1974年后又受到“左”的严重干扰,但学校支持我们克服重重困难,使马列课一直坚持下来。当时国家没有教材供应,学校要求老师自己编写,我们坚决执行学校的决定,由钟淼荣老师先后编写了《政治经济学讲义》、《学点政治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自学提纲和参考资料》,由张正国、王靖老师编写了《辩证唯物主义教学提纲》、《中共党史教学提纲》,保证了教学的需要。1977年以后,国家才逐步恢复了教材供应。我们便组织老师们按照统编教材重新备课。1978年我校招了一届本科班,我们按照培养计划要求,开齐了三门理论课。1986年我校在保留中专的基础上,创办了大专,马列课按国家教委规定开设《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两门课程,并使用统编教材,课程相对稳定,但教材还是几乎年年变,课时也不稳定,不平衡,大大增加了教师备课的困难。几十年来,在各门课的教学中,我们都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为了备好课,我们常常没有假期,不是参加上级组织的备课或教材研究活动,就是自己要抓时间备课,经常要工作到深夜。虽然辛苦,但我们都习以为常了。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我们很注意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并积极参加校际交流。1960年由钟淼荣老师写的《我们是怎样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总结,在广东省高教局中专处召开的广州地区中专政治教师会上作了介绍,受到好评。1979年石油部教育司在我校召开中专教育工作会议,张正国老师代表政治教研组在会上发言,介绍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方针搞好政治课教学的经验。钟淼荣同志还按会议的安排上了一堂观摩课,都受到部领导和与会代表的肯定和好评。1984年张正国、王靖老师参加了石油系统中专政治课教研会议,也介绍了自己的经验。1991年中国石化总公司院校政工会上,宣读了我们马列室的经验总结《加强和改进马列课教学,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也受到会议的好评。1992年中国石化总公司《中国革命史》课程评估组来校,经过听课和全面深入的调查评估,对马列室的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给了较高评价。1993年由钟淼荣、林风教授主持的“中国革命史课程建设与改革”项目,获得中国石化总公司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

    学校一向比较重视马列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中一开办就建立了政治教研组;改中专后,先是设立“政治学科委员会”,后来也称政治教研组。办大学和大专时,都及时改建马列主义教研室。1990年根据上级指示,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分设,党委决定从马列室分出部分教师成立思想品德教研室。这几十年,学校变动多,马列室的教师队伍也变动大。据统计,19541994年先后在马列室任教的一共有46人,时间较长的,除我们两人外,还有王靖、陈璇萍,谢建中、何明光、陈积彪、黎向良、陈淑妮、袁砺石、林风、吕沛、徐念农、陈凯、陈雪、李幼斌、张宏斌、蒋武生、胡巧莉、张昱、鄢建江、吴冬梅等。

    马列教师要用马列主义育人,必须先用马列主义正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成为经得起考验的信仰坚定言行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员。校党委除重视选配好马列教师外,还重视马列教师的再培养,为我们提供了再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学术交流等机会。我们两人和部分年青教师都曾脱产重新到大学进修过,也曾下乡、下厂参加较长时间的实际锻炼。老教师一般还担任过较长时间的班主任工作。七十年代末以来马列室几乎每年都组织教师外出调查参观学习一次,先后到过韶山、遵义、重庆、延安、深圳、广西边境和茂名市各县区镇等。

    1974年起,马列室青年教师不断增加。1986年创办大专后又陆续调进一批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教研室除落实“以老带新”外,主要是坚持抓好几条:一是调查研究,定期进行社会调查和学生思想动态的调查。二是备好课,坚持在个人备课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三是试教、观摩教学和教学评议。教学评议不马虎走过场,而是认真帮助分析,诚恳地指出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四是学习总结交流。坚持每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和学期教学质量检查、经验交流制度。在以老带新中,老教师们自觉以身作则,以自己对党对马列主义的忠诚、高度的责任感和模范行为影响青年教师,并真诚地从思想上、业务上、生活上关心和帮助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熟悉业务,尽心尽力搞好教学工作。在老教师们的带动下,马列室已逐步形成了真诚团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风气。在这种氛围中,青年教师热爱马列主义教育事业,刻苦钻研,进步很快,多数成长为教学骨干,部分被选拔到领导岗位。

    (三)

    1960年办中南石油学院时,我们便向学校申请建马列主义资料室,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到兄弟院校有关资料室参观后,向学校提出了采购图书资料,添置设备和增设资料员的计划,都得到学校的批准。我们便抓紧时间,全室老师动员,到广州市新、旧书店选购图书资料。在广州古籍书店,我们真正钻进了书海里,忙个不亦乐乎,一本一本精心挑选。饿了便啃馒头喝开水,连中午也不休息。我们一连干了好几天,选购了3000多册,其中有不少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资料,如全套《新青年》杂志和全套《新华月报》等等,使我们高兴极了。学校派车把书运回来后,我们又动手分类登记上架,把资料室建起来。1961年学校选留了一位中专毕业生当资料员,我们先派他去学习,回来后便由他全面负责资料工作。

    1963年大学下马后,资料员参军去了。以后有人多次提出要撤并马列主义资料室,但我们认为这是马列课的基本建设,完全有必要保留下来。学校领导支持我们的意见,使资料室不仅没有被砍掉,还逐步有所加强。中专编制没有配专职资料员,便由我们老师兼任,许多工作大家一起干。在学校和图书馆的支持下,我们资料室的藏书逐步增多,资料逐步充实。1965年迁校茂名,以后办公室又多次调整,资料室也多次搬迁。上万册图书资料,几十个书柜书架,每次搬迁都很辛苦,但大家心甘情愿。这个资料室,对教师的备课、进修、科研,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也为中专的政治教研组升格为大学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创造了一个必备条件。创办大专以来,学校除增加资料室的投入外,还配备了一位专职资料员。(钟淼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