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信息公开指南
学校公开制度规定
学校信息公开目录
学校信息公开年报
信息公开意见箱
依申请公开流程
茂名市依申请公开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广东省人民政府
信息综合搜索
2021年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时间 : 2021.11.02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明确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普及和发展学校艺术教育,深入推进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按照《广东省教育厅贯彻<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粤教体[2015]5号)的要求,现将我校2021年艺术教育发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艺术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艺术教育主要由艺术与设计学院承担,现开设有音乐学、音乐表演和环境艺术设计3个涉及艺术类本科专业,同时面向全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开展公共艺术教育。

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约820人,教职工48人。专任教师4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11人,硕士25人,是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锐意创新的师资队伍。

近年来,学院科研取得长足的进步,承担了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多项,发表教研、科研论文百余篇,教研、科研成效显著。拥有“音乐作品数字化分析与智能创作科研创新团队”校级重点扶持科研团队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非遗文化艺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艺术与设计学院首次承担广东省教育厅2021年度计划项目美育浸润行动项目工作。

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主要做法、亮点及特色

学校以“教必蕴育,育必铸灵”综合改革思想,按照“课程体系是骨架、素拓教育是灵肉、融合渗透成有机、全人教育可实现”的思路,构建了“产教融合‘强筋骨’课程教学体系,多维渗透‘铸灵气’素拓教育体系”双体系渗透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该双体系模式中的课程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素拓教育体系旨在学生培养和锤炼思想素质、人文情怀、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的实践强化,以赛促学、项目式教学、与工程零距离,达到人才培养规格符合应用型的要求。

1.以赛促学。构建“以赛促学,服务人才培养”的机制,形成“基于项目的第二课堂”的育人模式,即以指导教师科研项目为基础,组建跨专业学生助研团队,以科研项目引导学生,以参与竞赛激励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育人工作服务人才培养,学生社团出成果、学生自己开拓学习和工作,倡导多元文化:通识教育做人,专业教育做事。

2.实践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公共艺术教研室主要负责全校公共艺术的教学工作,共有6名专任老师,3名副教授,3名讲师。目前开设有钢笔画艺术、现代舞基础训练与即兴表演、书法、动漫鉴赏、艺术作品审美批评、岭南近现代美术理论与实践、剪纸与皮影戏实操、素描基础、硬笔书法、美术新思想与现代农村景观等14门课程。2021年由陈肯、吴峰风老师指导的学生创作的作品参加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得二、三等奖。2021年吴峰风老师油画作品《足迹-辉煌》入选第五届中国油画展(入会资格)。陈肯老师的在线艺术教育课程《剪纸与皮影戏》成功立项。学校“和雅声颂“合唱团依托合唱第二课堂,排练《唱支新歌给党听》、《敕勒川》等红色作品与民族性作品,参加2021年广东省高校“永远跟党走”百歌颂中华获得金奖的成绩,学生在得到艺术实践的同时,更深刻的了解国家文化、民族文化;我校在舞蹈教学及实践方面,创新点及成绩斐然,教师在课堂示范、分析、引导,学生以优带差,再结合对应的艺术实践进行课堂知识深化。课堂不断融入传统舞蹈内容,再与学生共同创新传统舞蹈作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2021年底学生创新舞蹈《情系跳花棚》入选“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小型舞台艺术作品展演”,2021年以茂名市传统历史人物潘茂名创作的作品《光》获“第十五届广东大学生舞蹈大赛业余组二等奖”。积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民族自信心。我校在器乐、声乐方面的创作及表演方面取得佳绩,器乐原创作品《祈祷》及器乐作品《将军令》获得2021年广东省高校艺术作品征集展演活动“三等奖”;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参加第十五届广东省校园十大歌手大赛,获得专业组2项二等奖的好成绩,声乐教师在2021年第七届孔雀杯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展演获演唱金奖。2021年学校组织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积极参加2021年全省教师美育基本功大赛,已有5位教师成功进入11月中旬在广州举行的决赛部分;艺术与设计学院4位教师申请省级美育名师工作室,师生共同努力,艺术教育氛围浓厚,为我校艺术教育的建设迈上新台阶增添力量。

3.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我校艺术专业办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尤其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实践教学为特色,逐步实现以专业“特色”,转化为人才培养特色。用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特色人才。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艺术与设计学院现以签约挂牌14个校外教育实习、实践、实训基地,包括中小学、地方文化馆、青少年宫等。2020年,我校音乐与舞蹈学系教师完成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广油——行知中学钢琴伴奏实践教学基地》验收,该项目获得合作学校的欢迎和好评。

4.项目式教学。将“竞赛专题设计”以实践课程形式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成立专业方向设计工作室,组建学生为主的科研团队承接设计项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采用真题实做的形式,结合工程的真实课题,在课外,通过不同年级的学生进入艺术设计系“·零·创意工作营”的运作,使学生得到系统、真实的实践技能训练并相互影响,达到“从学生到职业设计师的转变”。为加强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以工程项目为依托,创造了良好的校内外实践环境,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得到全面锻炼学习主动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加强。

5.加强艺术教育教学平台的建设。依托艺术与设计学院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成立特色艺术教育实训中心,面向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艺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艺能与艺术实践课程,提升大学生人文情怀。同时,依托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平台面向社会,服务地区艺术文化教育发展。2020年,音乐与舞蹈学系教师指导合作单位参加中山神湾镇第七届广场健身排舞比赛,指导合作单位参加稻田音乐节,丰富了社区居民、企业职工的音乐文化生活,实现了高校服务地方艺术教育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同时有效推动地方艺术文化发展。

学校重视艺术教育方面线上平台的建设,2021年我校教师负责、主持的声乐在线公开课程在国家级慕课平台“学堂在线”顺利上线,线上学员超过13000人,在同类课程中学员人数靠前,社会评价良好,艺术教育线上课程良好的服务了社会。同年,在线艺术教育课程《钢琴即兴伴奏》《合唱》《剪纸与皮影戏》成功立项,为我校的线上艺术教育平台建设奠定了基础。

学校重视艺术场馆建设,先后建设了艺术教育实训中心、大学生艺术文化中心及科技会堂,场馆面积达5460平方米,其中艺术教育实训中心1454平方米,大学生文化中心971平方米,科技会堂3053平方米。上述实验教学机构,以及场地和设施设备均可作为艺术教育实验教学平台成立的软件及硬件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情况

广泛开展校内、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从2001年开始依托校团委成立大学生艺术团,开展艺术沙龙晚会、光华晚会、基本功汇报演出、专项汇报演出以及校外义演等,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培养了一大批文艺学生骨干。他们代表学校在各级大学生艺术竞赛中屡获殊荣。成立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目前,学校艺术类社团共6个,1000多名会员。三年来,艺术类社团举行活动达近百场,参与人数达2万多人次。主要活动有:

1.摇滚音乐节。摇滚音乐节由器乐协会承办,是我校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年度音乐盛宴。摇滚音乐节让青年大学生尽情地展现青年的时尚、个性、创新、自信,给他们青春留下美好的印记,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如2017年的第十三届“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摇滚音乐节用新时代青年的方式庆祝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纪念大学生“12.9”运动。抒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新长征精神,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为我校精神文化建设增添砖添瓦。

2.“舞武盛宴”交流晚会。“舞武盛宴”交流晚会是由舞蹈协会和武术协会联合承办的一项品牌活动,2017年开始举办,每年一届。晚会把醒狮、街舞、拉丁舞、机械舞以及武术等融为一体表演,促进了舞蹈协会和武术协会的技艺交流,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3. 读书文化节。通过举办祭孔大典、“缘来儒此”成才礼、“品读经典”影片欣赏周、经典诵读、文学知识竞赛、“为民读诗、等你应战”接力活动、读后感交流、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推动“书香工程”的深入开展。

4. 专业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融入地方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的结合,如工业设计专业,与信宜南玉的交流与合作,完成了一系列玉灯产品设计;专业教师在高州木偶戏、剪纸艺术的视觉化处理、雷州文化元素在公共设施中的应用、传统竹产品的创新设计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课程作业和毕业设计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文化相关成果。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1.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科研团队还有待整合发展。学校地处粤西地区,交通不便,人才引进动力不足。专任教师职称、学历、学缘结构不平衡,专业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少,教学教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国内国际交流不够,形式和规模有待扩展。由于学校地处粤西,相对偏僻,每年在国内国际交流较少。

3.高品质的大学生艺术团有待进一步培育。高品质的大学生艺术团是一流大学的标志,在网络传播时代,学生的出色表演对于提升大学的品位和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我校虽较早成立大学生艺术团,但震撼人心的精品表演项目仍然有所欠缺,在传播力度上也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