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外国语学院教授彭念在《环球时报》刊文,深入分析南海和平叙事等周边热点问题。

文章截图
全文如下:
搞南海冲突叙事,不得人心
日前,有媒体公布一段视频,指菲律宾9701号海警船在中国黄岩岛附近海域活动,其间危险靠近中国海警船只,多次高速穿航中国海警21550艇、5009艇船尾。这种挑衅性做法,是菲方制造“冲突叙事”的最新例证。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出席东亚合作年度系列外长会时提出要构建南海新叙事,和平、稳定与合作应成为今后南海叙事的主流。在当前南海局势降温趋缓的重要时刻,中国提出南海和平叙事,有助于推动海上务实合作,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
长期以来,在菲美域内外势力的舆论操控下,南海被冲突叙事、战争叙事所裹挟。西方舆论场上一提到南海,首先出现的就是威胁、对抗、冲突,而不是和平、合作、稳定。这种贩卖安全焦虑的不负责任行为,不仅破坏地区和平稳定,还抑制南海海上合作,危及地区长期繁荣,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地区国家日益认识到南海冲突叙事的严重危害性。以此次东亚合作年度系列外长会为例,尽管菲律宾又故伎重施,企图借南海仲裁案“闹剧”挑动南海局势升温,但应者寥寥。这种显著温差清楚地表明,冲突叙事不得人心。
在这种背景下,南海和平叙事正当其时。一是,和平叙事顺应南海局势趋缓大势,能够给南海“降温降火”,助推南海成为和平稳定之海;二是,和平叙事主张合作共赢,能够促进地区各国深化海上合作,夯实南海和平稳定的合作根基;三是,和平叙事还具有外溢效应,可以扩散至其他领域,扩大地区各国之间的互利合作,以共同利益筑牢南海和平屏障,让冲突叙事彻底失去市场。
从地区各国的反应来看,绝大多数国家都欢迎南海和平叙事。例如,此次东亚合作年度系列外长会谈合作的多了,谈对抗的少了;谈发展的多了,谈威胁的少了。
对于地区各国而言,当前最紧迫的头等大事就是协调立场共同应对美国的关税大棒,维持国内经济平稳运行。要做到这一点,互信与合作必不可少。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地区各国为南海问题争论不休,那就正好中了域外力量的圈套,最终会被各个击破。
实际上,一些东南亚国家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并主张合作应对挑战。和平叙事所强调的合作共赢正好与其不谋而合。正因如此,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并未追随美菲鼓吹南海安全威胁。王毅外长也提到,在中国-东盟外长会上,大家谈南海问题越来越平和、越来越有信心。
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地区国家正处于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发展阶段,亟需稳定的外部环境来实现“强国梦”。地区各国也承受不了南海生乱的高昂代价。毕竟俄乌冲突、以伊冲突所带来的惨痛教训仍历历在目。而和平叙事所提倡的和平稳定正好契合地区国家用心谋发展的现实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和平叙事并不是限于口头叙事,而是有实际行动来保障推行的。首先,中国已经明确表示,愿率先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坚定支持建立东南亚无核武器区,以实际行动帮助东南亚国家维护根本安全利益,为东南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制度性安全保障。这也是南海和平叙事“以和为贵”的生动实践。
其次,在近日举行的中国-东盟外长会上,各方一致同意力争在2026年完成“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为南海和平稳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海上合作也取得一系列新进展,尤其是中国与马来西亚正式启动海上问题双边对话。这些法律“准则”和对话机制契合南海和平叙事的合作呼声,也是和平叙事在南海落地生根、枝繁叶茂的坚定基石。
再次,中国与东盟已经完成自贸区3.0版谈判,有望在今年10月正式签署协议。在此之前,中国与东盟已全面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推动经贸合作提质升级。在自贸区3.0与RCEP的双重加持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蛋糕会越做越大,合作红利也会越来越多,和平叙事的市场也会越来越宽广。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反对战争是中国与地区各国的共同愿望。我们也呼吁各国拥抱和平叙事,一起将南海建成和平、稳定、友谊之海。
作者|彭念,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处|《环球时报》,2025年7月18日,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4NXKzTfiA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