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文法学院学子走进茂名市中级人民法院,参与由市禁毒办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打造的“沉浸式”旁听庭审“零距离”禁毒普法活动。当刑事法庭的法槌敲响,一场关乎新型毒品犯罪的真实审判,正以最直观的方式为青年群体敲响警钟。
毒形毕现:新型毒品的伪装术现场解码
活动现场,禁毒民警带着精心准备的毒品模型与案例展板,揭开了毒品的千面伪装——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狰狞面目,到含依托咪酯电子烟等新型毒品的隐蔽陷阱。当同学们亲眼见到包裹在彩色烟弹中的危险物质,听到因吸食新型毒品导致精神障碍的真实案例,不少同学们感叹道:原来外观像奶茶包、跳跳糖都可能是毒品的伪装。

图1工作人员向学子介绍毒品危害
庭审实录:法槌下的禁毒铁律
随着法袍翻动的声响,法庭审理了一起典型贩毒案件:被告人因向他人出售含依托咪酯的电子烟,被检察机关以贩卖毒品罪提起公诉。该案被告人系初犯并具自首、认罪认罚情节,法庭依法给予了公正判决。旁听席上,同学们无不神情凝重,"原来电子烟也可能涉毒"。

图2庭审画面
青年之声:从旁观者到禁毒传播者
当法槌落下时,同学们真切感受到法律对毒品犯罪的零容忍。活动最后旁听庭审的吴秀丹同学和吴春壕同学在镜头前分享道,“这场行走的法治课不仅让青年群体目睹了毒品犯罪的法律后果,更点燃了青年的社会责任感。”
毒品科普小卫士
依托咪酯作为国家管制第二类精神药品,滥用会导致呼吸抑制、心率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任何涉及毒品的交易行为,无论数量多少,都将面临法律严惩。
远离毒品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每个人筑牢认知防线。这场沉浸式普法,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也深刻认识到了禁毒工作的重要性。今后文法学院将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此类活动,动员更多的青年群体参与到禁毒宣传的行动中来,让更多人远离毒品。
撰稿:申如锦 审稿:劳小丽 审核:李旭 签发:马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