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至18日,文法学院中文系202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师生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专业认识实习,在肇庆、广州、佛山、顺德、高州、茂名等地进行文化考察、院校交流与基础教育调研。本次实习使学生深度感知岭南文化底蕴,探索所学专业在文化传承、教育实践中的多元价值。
在肇庆,同学们先后走进阅江楼、宋城墙与七星岩摩崖石刻群,溯源岭南千年文脉,师生赴肇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进行专业交流。肇庆学院中文系主任刘挺颂博士系统讲解了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逻辑与学习方法,为同学们未来的学术发展与职业规划提供了多维度参考。该院两名优秀学生代表分别结合自身成长轨迹,与同学们分享了学习心得与成长经历。此次校际对话,有效深化了24级同学对本专业内涵的认知与理解。
在广州,同学们参观了广东省博物馆、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南越王墓。省博物馆的文物展陈、辛亥革命纪念馆的场景还原与南越王墓的考古实证,构建起从古越文明到近现代革命的历史认知框架。同学们在触摸岭南文明脉络的过程中深化专业教育认知,更借助革命历史的具象化呈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佛山和顺德,同学们先后参观了佛山祖庙博物馆和顺德清晖园。


在高州,同学们前往柏桥讲堂、中国荔枝博览馆、冼太文化公园高州市革命历史博物馆、共茂名县委、茂名县人民政府活动旧址、朱也赤纪念馆、露天矿博物馆参观考察。活动强化了同学们对茂名地区革命历史与乡村振兴实践的认知。在高州市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共茂名县委、茂名县人民政府活动旧址和朱也赤纪念馆,革命烈士事迹使同学们对红色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基础教育调研环节中,同学们走访茂名市桥北小学,参观了“桥文化”长廊、“桥北田园”、“美育空间”、空中足球场等校园特色场景,观摩了学生独具特色的“桥运操”,桥北小学黄晓明书记以《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如何做好职业规划》为题,详细分析了人工智能对教育行业的影响,并结合自身教学与科研经历,为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此次实习以“行走的课堂”形式,学生通过沉浸式考察,搭建“历史-民俗-产业”知识体系。院校联动与一线教育调研,则强化专业实践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活动实现了文化感知、专业视野与思政教育的立体融合。
撰稿:方海鹏、陈文畑 审稿:区锦联 审批:马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