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报告:能源动力学术讲座暨研究生人才培养交流会

发布日期:2025-05-22    作者:科学技术部     点击:

题目:能源动力学术讲座暨研究生人才培养交流会

主讲:王跃社教授、魏小林研究员、孙运凯正高级工程师

时间:2025年5月30日(星期五)上午9:00-12:00

地点:官渡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二厅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科学技术部、石化装备智能安全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25年05月22日


学术报告(一):新型熔盐储能技术及其在卡诺电池系统中的应用

王跃社,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高电压大功率电热储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两相及多相流动及传热特性、太阳能聚焦热发电及高效蓄热技术研发。近年来致力于风光可再生能源-氢能系统、卡诺电池储能技术、氨基热化学储能技术的应用推广工作。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重点企业委托项目多项;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是位于北京延庆我国亚洲第一座MW级太阳能塔式热发电示范电站中光热转换关键设备——水/过热蒸汽两相流腔式吸热器的技术及设计负责人。2023年获得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23年获得陕西省高等教育(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2022年获得国家(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术报告(二):高碱燃料清洁燃烧基础研究

魏小林,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分会委员会委员,担任《燃烧科学与技术》杂志编委。他获得过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王宽诚产研人才和德国洪堡基金等多项荣誉和资助。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热流体力学、气固两相流、燃烧学以及煤与生物质燃烧与气化。他在这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发表了200余篇期刊论文,授权专利约100项。

学术报告(三):双碳目标下煤电技术的定位与发展方向

孙运凯,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煤清洁燃烧发电及污染物控制,循环流化床燃烧理论及技术研究,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临界与大型化研发,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研发。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及示范”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子课题及企业重大项目“660MW-1000MW等级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产品合作开发”。负责与多家企业的技术合作,成功开发了220t/h至1130t/h等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产品,实现产业化。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