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专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教育管理 >> 专业设置 >> 智能建造专业 >> 正文

智能建造专业(2024版)



n专业定位

智能建造是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数字信息化、新型工程材料、3D打印、人工智能、智能监测、大数据、物联网、VR等先进技术与建筑产业全方面渗透融合,是国家建筑业工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极具前景的特设专业,涵盖建筑、基础设施及石油化工工程结构全寿命周期的数字化设计、工业化建造、智能化运营和智慧化健康监测的完整链条,可助力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

智能建造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集合了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工程管理、机械工程、软件工程、材料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大数据、数学、力学、物理学等诸多学科的最新成果,代表了国家高新技术的前沿发展。

智能建造专业培养的人才面向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及石油化工工程结构产业化的各个环节:规划与设计、建造与施工、智能化设施与防灾以及智慧化运营与维护。毕业生可以从事智能建造工程相关专业的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运维与管理等工作。

n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区域经济和石化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毕业后适应岗位快,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掌握智能建造的相关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装配式结构设计与施工、数字建造等技术,具备从事一般建筑工程和石油化工结构工程协同化设计、智能化施工、智慧化管理和构件工业化制造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可持续发展人才。

n专业培养规格

学制:4年。

学分:应修165学分。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

毕业生基本规格:

1.思想政治与综合素质要求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党爱国,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能够主动担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责任,树立坚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人文社科知识,并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灵活体现。

2.主要知识和能力要求

(1)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在哲学及方法论、经济学、法律等方面具有必要的知识,对文学、艺术、伦理、历史、社会学及公共关系学等的若干方面进行一定的修习;

(2)具备深厚的数理力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计算机及外语知识,具备智能建造工程领域工程师的基本专业素质;

(3)能够根据具体工程项目建设的需求,综合考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健康、安全、法律、伦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开展智能建造相关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建造方案规划与设计、运维方案设计、智慧化监测方案设计,提出优化解决方案,具备创新意识;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智能建造相关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社会调查与科学研究,并应用于分析和解决智能建造的复杂工程问题;

(5)适应可持续发展需求,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与终身学习能力,能及时了解和紧跟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发展动态,适应职业发展需要,具有职场竞争力。

3.身体素质要求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n课程体系

智能建造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必修)、学科基础课程(选修)、学科领域课程(必修)和学科领域课程(选修)五个模块。

核心课程

新型工程材料、大数据与云计算、数字测量、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建筑物联网技术、建筑智能环境学、土木工程智能施工、石油化工厂房结构智能设计、工程项目智慧管理、土木工程智能监测与诊断等。

n师资队伍

智能建造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正高级和副高级高级职称教师10人,中级职称教师10人;博士10人,在读博士3人。教师主要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等国内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等专业。

n教学条件

智能建造专业设有基于BIM的项目管理数据交互系统、3D打印系统、新型工程材料实验室、装配式结构压剪试验平台、无人机数字测绘平台、土力学实验室和工程测量实验室。同时,建有校内外实践基地20多个。图书馆内藏纸质版图书和电子版图书能够满足智能建造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的要求。

Copyright: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官渡二路139号 邮编:525000


扫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