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欢迎光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友会

  •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回忆 >> 正文

    面向教学 心系师生——后勤工作的点滴回忆

    发布时间:2014-10-24   作者:admin   访问次数:

    我在广东石油学校工作了20多年。19683 月,我受命担任了校务组长。196912月起,党委分工我管后勤、军体、民兵、三防、战备、工农关系等工作,以后我被任命为校革委会副主任、副校长,仍负责上述工作,但主要是主管后勤工作,直至19813月上级决定我专职主持石油部广州外语培训中心工作为止。在我分管后勤工作期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资金和市场物资供应紧张等原因,后勤工作可谓困难重重。但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我们坚持了为教学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的方向,充分发动和依靠后勤职工,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打开了后勤工作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是全体后勤职工辛勤劳动的结果。每当想起和他们共同苦干的情景,心情就不平静。现就记忆所及谈谈一些情况和体会。

    (一)

    办好食堂,对保证教学和师生健康关系重大,是学校的大事,也是后勤工作的重点。当时要办好食堂,必须克服无政府主义影响、副食品供应紧张等许多困难,但我们认为关键是要调动炊管人员的积极性,并为此采取了好些措施。首先是领导深入膳堂。我带头经常到厨房,与炊事员一起劳动,深入了解情况,及时解决问题。炊事员看我什么活都干,他们的劲头也大了。其次是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我们定期组织炊事员开会,通过学习、总结、表扬和家访等,帮助炊管人员提高认识,解决思想问题,树立炊事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我们大力表扬了老炊事员黎明的“老黄牛精神”,并把他的事迹推荐到茂名石油公司,被树为学大庆标兵。我们还组织炊事员参加民兵训练、学习射击,使他们感到在学校有平等的地位。炊事员与学生发生纠纷时,我们深入了解情况,一方面教育炊事员明确学生是自己的服务对象,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要尊重炊事员的劳动。此外,还组织各班学生帮厨、慰问炊事员等,改善相互关系,建立良好的膳堂秩序。第三是关心炊管人员的生活。我下厨房劳动时,发现炊事员没有水鞋穿,长期泡水,脚都烂了,便建议学校给每个炊事员都发了劳保水鞋。我在家访中发现有些老炊事员家庭人口多,收入低,人均每月生活费才八、九元,便建议学校按标准给予定期补助。有的同志家属没户口,经济困难还要吃高价粮,我便到电白、吴川等地找廉价米,买来接济他们。我们真心真意关心他们的疾苦,他们很受感动,都更加积极苦干。说开大会,全体炊事员都积极到会。我们作的决定,他们都认真执行。如我们经过摸索后规定,10斤面粉要做100个馒头,多少不能超过5个,他们每天都认真计量,做到符合要求。我们组织炸油条比赛,他们也积极参加,努力提高技术,使原来1斤油炸5斤面提高到能炸7斤面。大家还积极想办法增加饭菜花色品种,改进服务质量。

    一直到七十年代中,茂名市区的副食品供应都比较紧张。为了办好食堂,搞好生活福利,我们组织人员不辞劳苦到高州、化州、电白等地采购水果、鲜鱼、咸鱼、肉、蛋、蔬菜等,增加食堂供应,分给或卖给教职工。还组织炊事员养猪,19741975两年就养了100多头猪,每逢节日都杀猪加菜。1975年学校又在金塘办了一个农场,种粮种菜,养猪养鸡,也增加了食堂供应。

    (二)

    1967年到1973年,国家未给学校基建投资。而“文革”初期无政府主义泛滥,使门窗玻璃遭严重破坏,学校财产损坏不少,仅学生宿舍就损失床板1700多块,门锁损失了1200多把。1970年我校恢复招生,为了保证顺利开学,我们发动职工克服资金和材料的困难,全面维修好课室、宿舍、饭堂的门窗,补充了桌椅、床板等家俱。此后,我们一方面排除干扰,加强管理,另一方面每学期都及时做好维修工作,按时满足教学、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为了改善办学和生活条件,扩大招生,发展学校,我们多次跑省里争取投资,得到省的支持,从1973年到1978年省里给我校投资70多万元。我们十分珍惜这些钱,精打细算,力争少花钱多办事,我提出有一万元要发挥两万元的效益。我们先后把8栋平房改建为二层楼房,又快又省地扩大了学生宿舍,解决了办公用房;先后对东楼、东西平房的教工宿舍进行维修改造;先后新建了二、三栋教工宿舍楼、幼儿园、医务所、化工楼等,还修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水泥、柏油路,改善了校园环境。对这些建设当时都有不同意见,但我认为我们做得并不过分,条件允许把学校建得好一点,或创造条件把大家的生活搞得好一点,是完全应该的。我们还坚持基建工作要做到“三满意”:上级有关部门满意、学校领导满意、用户满意。实践证明我们坚持得对。

    为了节省建设资金,我们首先把好材料采购关,“货比三家”,要买质量好又便宜的,而且自己搞运输。有时晚上汽车也要去抢运水泥等建筑材料,我也跟车出发。我还和司机一道,多次跑夜车到怀集县去采购木材,拉了许多便宜的杉木回来,做门窗家俱。为了保证基建质量,我们经常深入工地,从材料配方到整个施工过程都加强监督,对施工单位严格要求不讲情面,防止偷工减料,保证工程进度。二、三栋教工宿舍楼建成后,被认为是当时市里最好的住宅楼。有人便告状说我们超标准。市里专门组织来检查,肯定我们并未超标,而且建筑质量好、设计合理、造价低(每平方才96.6元,两栋楼共4000平方,投资不到40万元)、工期短(每栋楼不过6个月就建成了)。后来市里各部门领导都来参观,认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和做法是对的。

    (三)

    1974年起我们发动后勤职工深入开展了学大庆的活动,学习大庆“三老四严”作风,对各项工作都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而且提出了“面向教学、心向师生”、“宁可自己千辛万苦,不让教学一时为难”等响亮口号,进一步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大家都不计报酬,不计时间,讲工作需要,讲无私奉献。汽车队除正常运输外,有紧急任务,24小时内随叫随开;水电组除正常工作外,有紧急维修任务,24小时内随叫随修,市里一停电,他们便马上发电;膳堂除正常开饭外,有特殊情况,24小时内随叫随开;医务所除正常上班外,有急病号,24小时内随叫随诊。当时叫“四个24小时”,还有“三到现场”:仓库的劳保用品发放到现场,财务科的每月工资发放到现场,膳食科的开水供应到教学、生产现场。大家还想方设法增加服务项目,方便师生生活,如代煮中药、代卖邮票、假期开车接送远途教职工、自建锅炉供应开水热水,还自建了一个灯光球场,大大活跃了课余生活。

    抓了十几年后勤工作,我感触很深。搞好后勤工作很重要,但很不容易。管人管财管物,首先要管好人。要管好人,首先领导要带好头。后勤后勤就是要勤,首先领导要带头勤,带头深入实际,熟悉情况,苦干实干,雷厉风行。这是无声的命令,比多少报告都有效。搞后勤是为人民服务,一定要出于公心,廉洁奉公,“常在河边站就是不湿鞋”。我们表扬苏维焕同志,他长期搞膳堂管理工作,从来不在膳堂搭食,也不在膳堂买饭菜回家,也不参加膳堂的任何会餐。膳堂杀猪时,我们规定膳堂工作人员除骨头可买外,猪肉猪杂均不能拿、买,而苏维焕同志连骨头也不买。他始终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后来我们发展他入党,提拔他为膳食科长,对大家教育很大。搞后勤要有群众观点,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要结合起来,为群众谋利益,制度和政策要坚决执行,但有灵活性,要敢于担风险,看准了就坚决干,干就千方百计争取干好。只要没有私心,干不成也有个交代。(苏志)